2018年10月7日 星期日

倒樹

山竹離開了一段時間,但林村公路兩旁仍堆滿塌樹。我並不是說什麼香港政府效率很慢,過了幾星期還沒有清理塌樹的冷言冷語。我真正關心的,是塌樹何去何從?
近兩星期不斷有人呼籲,倒樹不是圾垃,不要胡亂送去堆填區,但我每次看到泥頭車把斷幹殘枝送走,心便閃過一陣傷感,樹即使倒了,也應該長於斯、死於斯吧。生時為人和鳥遮風擋雨,死後亦能化作春泥更護花,以另一種生命形式綻放。
幾年前曾應朋友的邀請,到菇菌圓參觀。菇菌圓位於白牛石,從一葉農莊往元朗方向走,約二十分鐘路程,菇菌圓在林村河上游,農莊位於中游,同用一江水,是鄰居也是同路人。朋友說,菇菌圓的圓,是圓滿循環的圓,不是樂園的園,意思是種菇菌,也要按自然節奏種菇,絕不會開冷氣種金菇(因為金菇生於寒冷)。然後,她指著地上一堆木糠,說,這是颱風吹倒的山林樹木,因為馬路邊的樹沾了很多化學物,會污染菇菌,不能用,他們只能採收山上的倒樹,以碎木機打碎為木糠,加入菇孢種菇。我並不了解當中的自然分解機制,但我知道病了的樹會長出木耳等真菌,然後再由昆蟲和微生物一步步將樹木分解成泥土裡的養份,森林的倒樹,經過年月,會成為養份豐富的腐植質。我們農莊常用的「菇泥」,便是種菇後剩下的「泥土」,由於經過真菌分解,充滿微生物,泥土呈團粒狀,既保水亦有足夠的空間讓空氣流動,我們多用作培苗土及基肥,效果良好,以菇泥培苗,發芽率亦高。我上月收到泥土的檢驗報告,其中一項令我最高興的消息,是泥土裡的有機物非常豐富,對農作物而言,這樣的泥土是一場盛宴。
當然,菇菌比較挑剔,不吃馬路邊的倒樹,但路邊的樹也不一定要棄之如敝屣吧。2012年的暑假,我租了位於上水華山的農田,上一手的租戶留下了幾噸木糠給我,那怎麼辦好呢?種田的老師說,木糠碳成份太多,會令泥土變成酸性,所以不能直接堆到田上,但若只以木糠混合廚餘,按適當的碳氮比例製作堆肥,經微生物分解後,便可以將木糠轉化成有機碳,改善泥土結構及增加養份。於是,我們收集上水石湖墟餐廳的素廚餘、果皮剩菜等材料,以愚公移山的方式消化了幾噸的木糠山,又如鍊金術士一樣點石成金,將本來要送到堆填區的東西轉化成養份豐足的土壤。
倒樹不是垃圾(其實大自然從不製造垃圾),郊野倒樹可打碎成木糠種菇,本土樹如樟樹可製作香包或砧板、傢具,行道樹等可打碎給農民堆肥等。看見倒樹,心裡鬰悶,總覺我們欠樹太多,它們在生時沒有闊大的樹穴,樹根被石屎擠壓、無法伸展,它們倒下來還要被人送去堆填。樹猶如此,人會如何?
願這裡人和樹也能活得有尊嚴,走得也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