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不義而富且貴

昨天早上,同事在早會上分享《地產霸權》的讀後感,指出地產/發展商如何透過「囤地」、「發水樓」等技倆,榨取香港市民的財富,最嚴重的是,地產/發展商的業務無孔不入,直接影響香港市民的生活。


一個小時後,另一位同事發了一封電郵給念經濟的學生和全校老師,他引用黃國英的〈珍惜眼前機會 切忌仇富自怨〉,說:「看一萬遍《地產霸權》,也幫不到閣下由無樓變有樓。性格決定命運,發達先改性格 - 集中於眼前機會。戒怨!」分享《地產霸權》的讀後感就是「仇富」嗎?經濟學只教人發達嗎?於是,我寫了一篇回應文章,內容如下:



「李嘉誠曾接受電台訪問,他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這句說話,出自論語,孔子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貴,於我如浮雲。」孔夫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見春秋霸政令人民生活困苦,不義事情無日無之,於是辭去魯國司空之職,周遊列國,宣揚仁愛的理念。即是說,對孔夫子而言,仁義的價值比發達和累積財富更重要。曾經有人罵孔子是「喪家犬」,但他寧願「不發達」,也希望社會回復仁、愛、信、義的和諧秩序。他身教言教,生活簡樸,被譽為萬世師表。不知李嘉誠先生是否明白「不義而富且富,於我如浮雲」的真正意義呢?


當然,有錢人都希望「義而富貴」,我也相信,在一個講求公平、追求公義的社會,富貴的義人必定得到社會的認同。可是,不義而富且貴的情況,卻比比皆是。我在這裡引述一段文字:「你們踐踏貧民,向他們勒索麥子;你們躺臥在象牙牀上,舒身在榻上,吃群羊中的羊羔,棚裡的牛犢,卻不為約瑟(他們貧窮的兄弟)擔憂。我憎惡你們的榮華。」你們感受到文字中的仇富情緒嗎?你們猜猜是誰說的?這段說話,來自舊約《聖經》的〈阿摩司書〉,原來是上帝親口說的。當時的以色列人不斷搾取窮人的金錢,手段如下:「我們擺開麥子,賣出用小升斗,收銀用大戥子,用詭詐的天平欺哄人,好用銀子買貧寒人,用一雙鞋換窮乏人,將壞了的麥子賣給人。」以色列平民默默忍受,但上帝看在眼內,卻「永遠不忘」。(有興趣的同學可自己讀讀〈阿摩司書〉,你們會知道何謂「仇富」。)


我們當然要警惕「憎人富貴厭人窮」的心態,但如果社會上真的存在「不義而富且貴」的現象,我們應該怎樣回應?我們當然可以選擇參與遊戲,跟隨不義的遊戲規則,努力掙錢發達。但孔子和耶穌的生命卻讓我們反思,在富貴以外,還有更高的價值追求。」


一石激起千層浪,不足二十四小時,便有四位同事回應我。有些說我錯誤引用孔子的例子,有些說我不安份守己,有些說我身為通識教師,分析不夠多角度,更有些說我製造恐慌,令年紀小小的中學生感到徬徨。原來,老虎的屁股真的摸不得!說了一些地產商的問題,便遭到同事的關照,我受寵若驚。為免意氣之爭,我不再回應。我只是奇怪,在一所持守基督教價值的學校談社會公義,都受到如此待遇。


其實,我很希望大家以事論事,討論香港的富豪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還是「不義而富且貴」。大家可以分享對社會公義的看法,不用給我們扣上「仇富」的帽子;另外,大家也可以分享除了發達以外,還有什麼更高的價值追求。一所基督教學校,除了要學生讀書入大學、除了令學生信耶穌返教會,還應該發揮影響力,建立更公義的社會。


這是我的信念,也是我的教育理想。真正的基督教育,使人既不作世界的奴隸,也不作世界的奴隸主。我還能在這裡待多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