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
一星期過去了,你們會否記掛著粟米的成長?
你們那天以螞蟻搬家的方式,將熟成的堆肥從渠邊的田列,移到粟米 田上,本來又餓又渴的粟米苗,真是久旱逢甘露,不消一星期,腰圍 粗壯了,根部延展,飽餐堆肥的盛宴,葉綠得像寶石,昂首向著太陽 ,光合作用的魔法把陽光轉化為養份。可憐他們身旁的粟米苗,只能看著同伴飽餐,而自己卻仍過著苦日子,等待堆肥的 滋養。你們從照片也可看到,相同的品種,在同一片田地, 同一天落種,但顏色(面色)差異極大。左手邊的粟米, 就好像我們身體出了毛病的時候,別人說:喂,你為何皮黃骨瘦呀? 從中可見,堆肥何其重要呀。
近日,一本名為《土壤的救贖:科學家、農人、美食家如何攜手治療 土壤、拯救地球》的新書出版了,作者提到很多意識到環境問題的農 夫,已著手增加土壤裡的有機碳,他們或稱為碳農、也稱為護養微生 物的農夫,簡單來說,就是這些農人不單專注於種植的作物,更重視 土壤的健康。其實這是個極簡單的道理吧,耶穌曾打個很有名的比喻 ,他說,種子落在好土裡,便能長出百倍的果子。這些道理, 古時的人一聽便明白了,結果多少,重點不在人畜力的多寡,而是泥 土的結構和有機物的含量。然而,今時不過往日,現代農業依賴化石 能源,將好土榨乾榨淨,泥土翻完又翻,結構板結,土壤裡的微生物 一命鳴呼,泥土了無生氣。在惡性循環下,人類依賴更多的合成肥料 ,殺雞取卵,大地再不能供應我們日用的飲食。
儲存能量是很重要的習慣,在種植之前,先弄清楚土地的承載力,既 然粟米是鑽地機(四碳植物),能抽乾土地的養份,我們必須在種植 粟米之先,為土壤儲存足夠的能量,我們先在田列上堆肥,用了堆肥後又用Banner布覆蓋, 避免陽光照射田列,令碳流失,我們再於田列旁造堆肥, 預備粟米長大之用,萬事俱備了,我們到入秋才播種, 粟米種先飽嚐堆肥留下的黑土,抽芽後再有旁邊的堆肥做補充, 再加上秋天少雨,我們已在粟米田旁開了水坑儲水,方便澆灌, 這些設計細小而緩慢,卻潤物無聲,彷彿季節的變換, 秋風吹在炎陽之下,濕度下降,洛神花開了,我們才驚覺, 深秋已近。
聽說,颱風鮎魚下星期接近廣東沿岸,但與夏季的颱風不一樣,秋天 的季候風能消減從太平洋而來的旋渦,北風與海風,好像秋與夏的對 決,九月的粟米就在這個爭秋奪暑的擂台中成長。太早下種, 避不過夏天的颱風,太遲落種,又會冷得不願長高,唯有立秋播種, 粟米才乘處暑的陽光努力長高,又能隨秋風起舞而不怕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