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耕雨讀,但讀什麼?
才見陽光沒幾天,又再陰雨綿綿,在霧雨中讀許煜的《佔領論》, 他說:「共同(common)是一種生活的方法, 而不是一種財產。好像一個森林一樣,人們可以進來各取所需, 同時又貢獻給這個社區呢?」我讀到森林,但我想著的卻是農地。
Sunny亦農亦廚,早上落田做農務, 順便採收食材(香草、蕃茄、羽衣甘藍、茼蒿), 下午到附近農場買本土作物,煮一餐健康又道地的晚餐給街坊朋友, 閒時做幾個麵包,給拍擋農夫做早餐,實踐身土不二的信念。有次, 他買本地菇時,知道附近有個農場,叫菇菌圓,生產本地菇, 於是聯絡他們,實地考察一下,身為廚爸,為兒子著想, 除了味道,最要重的還是要知道農夫怎樣種菇吧。
我們隨著菇場朋友子君的腳步,走入菇菌圓,她開宗明義說: 菇菌圓是「圓」型的「圓」,不是花「園」的「園」呀。原來, 他們的農夫要上山執木頭再切碎成木糠,堆半年, 等木頭內抗真菌的機制完全消失,經徹底消毒後才能培菇種。 他們受山村氣候的限制,不用空調不用抽濕機不用燈泡, 所以每季只能種幾種菇,種完菇的木糠便是上好的肥料, 他們會用來種菜,粟米、蕃茄、豬乸菜、西蘭花都有。子君說, 生產以外,他們最希望種菇能復育山村的生境,令山村變成一個「 圓」。聽到這裡,我想起農夫種子念茲在茲的,為我城畫圓。
看到在山村裡飄揚的直幡:農地農用,為子孫留一畝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