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斷問自己:為何教歷史?對我而言,歷史是什麼?重讀日記,原來在回歸前夕,我寫下了這段話:「看《天安門》,是一種回憶,眼淚凝眶,想不到我的情感並沒有因時間而平伏下來,轉變的不是我的情感,而是我的思想,不再看熱鬧,一切歷歷在目。為何八年前我覺得它是如此遙遠(地理上)?而今天卻如此接近(就歷史而言)?可能是多了一分歷史感。是的,始終要回首,好好地反思一下,已是大學生了,歷史不再是考試的科目,而是我的責任,我的使命,更是我的負擔。」
今天的我沒有打倒昨日的我,昨日的我反倒堅定了今天的我。原來我在十多年前,便寫下豪情壯語,雖然稚氣,但率直得可愛。今年八九民運二十週年,很希望能在校園獻唱《媽媽我沒有過錯》和《沒有煙抽的日子》,夏韶聲的聲音依然沙啞,王丹仍然沉重,六四的母親繼續以黑布蒙頭,但維園的六四燭光越來越暗淡。我討厭什麼「七字頭」,仿佛終於等到六十年代都退下,「七字頭」終於上位。我們這些七零年代的人是六四的最後一代,如果四十年後六四仍未平反,或許只剩下我們這些「七字頭」能繼續讓回憶發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