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在田野靜修

「安靜」兩個字,可能是教師的口頭禪,我也不是例外,上星期早晨,我看著眼前的男同學,他很聰明,卻沒有耐性,專注力低,叫他安靜,他給你靜一會兒,然後,他又左顧右盼,失控似地談天說地。我沒有法子,也坐了下來,看著他,叫他跟我一起做呼吸練習,他渾身不自在,我將一個夾子放在他的桌面,叫他定睛看著夾子,然後和他一起吸氣、呼氣,過了數分鐘,他靜了下來,我也靜了下來。


忽發奇想,何不邀請那些很聰明、專注力較低的同學一起靜修?(聰明的人專注力通常較低,因為他們覺得悶才會想其他東西)於是,我打電話給Becky,問她能否讓我帶學生到她家靜修。她問我要預備什麼?我說,什麼也不用預備,給我們一個舒適的空間便可以了,馬屎埔是理想的靜修之所。我告訴她,與其又罵又罰,我想和學生一起靜修。她非常支持,我和蕭老師帶著五位男同學,一起走到馬屎埔。


開始的時候,五位男同學都有些緊張。我們說,帶你們來不是要罰你,而是要你們享受安靜的片刻。我們也沒有很大的把握,他們在課室安靜半分鐘,也坐立不安,怎叫他們靜修十分鐘?而且馬屎埔蚊多,我們又沒有帶蚊怕水,我真的有點擔心。無論如何,我自己也要專注,不要多想,於是待蕭老師叫我們閉起雙眼時,我便開始專注自己的呼吸。呼...吸...呼...吸,我漸漸地放下了對學生的期望,只是享受微風拂面的感覺,蚊子雖然叮得我痕癢難當,但我也嘗試「觀點」這個痕癢的感覺,不用手去抓。蕭老師柔聲地說,讓我們吸進上主的祝福,呼出我們的憤怒。呼吸變得更加輕盈,蕭老師便請我們打開雙眼。


原來,我們靜修了二十分鐘,學生都很驚訝,為什麼只像一瞬間?鍚靈還以為過了五分鐘。我問他們有什麼念頭在腦海浮現,他們有些說家人,有些說學校的生活,我請他們找一個安靜的地方獨處,然後將所有感受寫在心靈扎記之中。他們一邊喝著Becky沖泡的綠茶,一邊搖動筆桿。這一次,我們再沒有叫學生安靜和專注,他們像發現什麼似的,在內心深處聽到某些聽音似的,透過文字表達出來。


教育,始於內心的渴求。我們身為人師的,只能將學生本來就有的「善」帶出來。


以下是卓楠的心靈札記:


每當一個人,想心靜時,心卻不靜。但今天,我體會到,一個人真真正正地進入腦的圖書館,去和自己對話,去研究,為何我當初做了後悔的事,「我」會回應,我感受到,「我」和我之間的對話,對我自己會有一個內心的答案,有覺悟,今天我有我人生的第一次「安靜」,對身體的東西,沒有知覺,像一切機能也在停頓,只有平時唯一不動的心室,即我自己的內心,在和我互動,當我醒回來時,「時間」不再停頓,但我有了一種新的互動,和內心互動,也有一種想回到「安靜」的一刻,它,不會教我知識、英文、數學,但它會教我如何做回自己。開始時,是有煩惱的,但大自然、天父給我的力量,去把煩惱、機能也趕走,有一片空有的腦,真好,在這個綠色的環境裡,有我以前擁有的,想感受的,沒有煩惱。有這時刻裡,時間,是不存在的。


馬寶寶麵包工作坊

各位同學,那天你們吃過Bella親手炮製的麵包,一試難忘,希望取得食譜,你們真幸運,我今天收到Bella的電郵,她將會在馬屎埔開辦麵包工作坊,詳情如下,有興趣找我報名:


++ 馬寶寶社區農場 - “這是麵包!”工作坊 ++
 
究竟日常市面出售的麵包西餅是甚麼東東?為何自家製才是最好?分別在哪裡?要怎樣選購材料?甚麼麵粉有甚麼用途?有機就一定好?怎樣的製作才能夠建構一個和諧永續的社會?
馬寶寶誠邀關心「究竟我們在吃甚麼?」的你,前來體驗道德和美味兼備的焗焙滋味。一起「焗住」與Bella一起看清食物的真相。
 
“別再輸送自己和社會的健康成為不良企業的資本。” Bella
 
導師簡介:Bella曾經是一個麵包人(靠賣自己做的麵包為生的人),對麵包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堅持,曾經認為超過四種材料的也不能稱為麵包。但最近竟然碰上十年酸種Cinnamon Roll 而改觀,原來世事無絕對。 
 
活動詳情︰
日期:2010年10月16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00-6:00
地點︰粉嶺馬屎埔馬寶寶社區農場
學習製作:「一吃難忘」十年酸種玉桂卷、古麥酸種牛屎包、簡易高速鬆餅(豁免669億)
請自備食物盒(一大一小)和茶杯
費用:$180 (連茶點) + 材料費$50 (10年酸種和鬆餅可供帶回家)
名額:20
集合地點︰帝庭軒小巴總站7-11
交通︰在粉嶺火車站A2出口乘小巴52A/54A/56A到總站 ($2.6車程10分鐘)



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永續文化

Bella在電郵說,會介紹南澳洲的永續耕作經驗,我邀請了一些關心粉嶺的學生一起參與她的分享會。我們到達太和職工盟的培訓中心,但看起來卻更像廚房,我估計是「食德好」的總部,我們吃了Bella焗製的麵包、喝了些澳洲原住民的茗茶,然後靜心聽她的分享。


原來,Bella主要分享她在澳洲學習Permaculture的經驗,雖然我們對Permaculture毫不了解,但據她所說,是永續農業的出路。我們很多時候都徘徊在發展/保育的矛盾中,但我們能否找出一些發展的同時、亦能保育的方案?Bella指出,Permaculture並不是簡單的「可持續發展」觀念,而是以尊重原住民為原則、借鑑原住民經驗的社區設計。她說澳洲的Ceres便是根據Permaculture而設計的社區,居民自給自足,每週工作十小時(不是每天!),零距離的食物里程(zero food miles),我們聽得如癡如醉,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想像香港如何才能出現這樣的社區。


她說,根據Permaculture的設計原則,草地是最浪費的。她的說法和我的印象完全不同,草地不是開放空間(Open Space),供市民休憩和再造的嗎(Recreation是休憩的英文,包容再創造的意思)?她再說,草地會束縛人的活動。真的嗎?我還未完全被說服。我多麼喜歡在草地散步,和孩子在草地上奔跑,這也算是束縳嗎?不過,當我越聽她的分享,也思考「草地」的意義,我便開始明白,城市極須要食物,但城市卻將最珍貴的土地變成草地,而維持草地又須要人力物力,於是政府又禁止市民踐踏草地,草地變成最昂貴的消費景觀。既然如此,為何不將草地變成生產蕃薯和蕃茄的土地?


我又想到學校,為了配合新學制,我們將學校的草地足球場變成了新校舍,新校舍快要落成了,校園前方的貨櫃區又會變回草地。如果我們將草地變成田地,也將新校舍的天台變成水滴式的溫室,在校園多種果樹,讓學生參與農務工作,除了一生一體藝,也有一生一農務,學生的午飯能吃自己親手種植的食物,這不是一種永續發展嗎?分享會後,我和學生都很多奇想,雖然我們對Permaculture的認識還是很模糊,但我們知道,永續文化需要有創意地生活。


我很喜歡和學生一起學習新事物的感覺,他們是我不斷學習的動力。



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沒有心靈便沒有教育

教育何時開始失去了心靈的向度?教師問這樣的一個問題,就好外科醫生突然發現,他只看見心臟、肺部、腦袋等器官,卻看不見一個「人」,那個手藝精湛的外科醫生,手起刀落,在手術床邊翩翩起舞,打通閉塞的心臟、切除多餘的瘜肉,接駁斷了的血管,但對於那個躺在手術床上的病人,不聞不問,他是醫人的醫生,還是修理人體器官的技師?對學生和自我的心靈不聞不問的教育工作者,可稱得為教師嗎?


靜坐在榮光堂的課室之中,聆聽著關神父的說話,他說,心靈教育的重點是神聖(sacredness)、超越(transcedence)和連結(connectedness)。我感到很悲涼,就好像那些只顧味道的廚師,用盡所有香料和味精,他所烹調的食物,無論是豬牛雞,都只有一樣的味道,卻完全失去了食物本來應有的雞味、豬味和牛味。原來,那位廚師忘記了鹽,就是上天賜給我們、更突顯食物本來味道的味覺元素。哪一個科目不須心靈的向度?歷史不就是今人和古人的連結嗎?物理不是讓學生驚訝於大自然的奧妙嗎?不能讓學生與他人連結的宗教科,能讓學生領悟神聖嗎?鹽若失了味,還能算是鹽嗎?


自工業革命以來,教育太過強調教什麼(What to teach),於是很多不同的學科應運而生,例如專門的化學、物理、歷史、語文;後來,大家都發現教師需要配合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於是教師開始關注怎樣教(How to teach),這是進步。不過,心靈教育強調的神聖、超越和連結絕不是「教什麼」和「怎樣教」的問題,而是教師的自我問題(Who to teach)。我相信,如果一位很有心靈素養的教師,他縱然沒有聽過「心靈教育」,他的教學必會帶著心靈向度。就好像《Dead Poet Society》那位英國文學教師(Robin Williams飾),他雖然教文學,但卻讓學生超越了自己呆滯的生活,進入美的範疇。我相信,只要教師本身有心靈素養,他的課堂(化學也好、歷史也好、語文也好)必會滋養學生的心靈,也會受學生滋養(各位2C同學,為你們朗讀,我也同時受到你們的滋養,謝謝你們)。


心靈教育,是要教師回到原點。《道德經》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現在的外國的教育學者不斷提醒教師:Unlearning is as important as learning(除去積習和學習同樣重要)。教師不斷將知識(技能/態度)加給學生,不斷的加、加、加,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學習還需要不斷的減除?我們要減除多餘的操作,要減除太多的層壓,更要減除功利的期望。沒有空間,教師難以尋找那個躲身在學科背後的自我,而只有那個「我」,才能與學生連結,才能真誠地和學生一起尋找超越,才能有餘裕驚覺最尋常的神性。


人閒始覺桂花落,能知覺桂花落下,便是心靈的醒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