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英國,的確解鎖了一些成就,上野生動物課,開始要接觸不同的野生動物,學習照顧牠們。先是齧齒類動物,倉鼠、沙鼠、旅鼠、龍貓等等,要按照餵食表預備牠們的晚餐,然後是兩棲類動物,拿起瘰螈、青蛙等滑溜溜的東西,觀察牠們的健康狀況。老師講解濕地生態時,提到英國現時有很多來自歐洲大陸的瘰螈,已經成為入侵物種,英國本土瘰螈難以與牠們競爭,所以濕地保育的其中一個工作,就是控制歐洲大陸瘰螈的數目。其實,自從兩年前參與英國野生保育的義工之後,我便覺得保育工作有其內在矛盾,我們一方面強調多元的好處,所以文化多元、社會多元、種族多元等等,但另一方面,當多元性威脅本土物種/文化的獨特性時,我們又會毫不留情地除之而後快,所以我兩年前替保育組織移除北美雲杉樹苗的時候,便覺得自己某程度上都是「外來」物種,在豐富多元性與威脅本土性之間,界線不斷游移。大英帝國為英國社會帶來多元種族,但隨著帝國走進歷史,現在的英國人便要處理這筆多元遺產,在Britishness的兼容和Englishness純粹之間,多元的界線何在?未來幾年拭目以待。
為歐洲瘰螈量體重做身體檢查,在學院之中,牠們是生態多樣性的明證,但在野外,牠就是英國的入侵物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