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中一級珈慧同學的觀影報告,她年紀輕輕,已手不釋卷,拿著徐四金的《香水》,打算讀《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我問她能否明白書本內容,她說她跳著讀,但也會嘗試,她的內涵在觀影報告中表露無遺,我得到她的同意,轉載在這裡,在此向她致謝:
看完電影,有人說這電影很悲。我心想:究竟「悲」在哪裡?原來哪個「悲」,是電影描述得太現實;所以此時此刻我們不就是處於「悲」的社會,這個.「悲」都因我們太在乎利益與價值。患精神病的人,都列為沒有利益、價值的一群。社會根本「沒有人」認可,接納他們。而精神病人知道社會上,人們都把他們遺忘或對他們產生一種厭惡,他們漸漸「逃避」,「逃避」社會、「逃避」自我、更「逃避」人。
圍繞社會,不外乎利益與價值,清楚點,即是:有甚麼利益,就有甚麼價值。精神病患者沒有利益嗎?應該是社會上,沒有給機會,那利益從何而來呢?隨之而來,價值也沒有了!我認為他們並不是沒有價值,而是社會根本沒有給他們任何價值。似乎一個有價值的人,只得正常人。而正常人,對不正常人產生一種厭惡;這就是歧視的起點。在戲中慧麗被「欺負」,而她心裡當然是難受、悶悶不樂。因為她的尊嚴被冒犯。歧視已經是社會不接納最明顯的舉動。在醫療上、工作上,更是不接納他們。
導演在戲中,寫下日記。令我感難堪,主要原因是,我對精神病患者,暸解的只有表面,卻沒有想透裡面。因我的一位親戚也患了精神病,記得我探望她,她的表情、態度,並不是以前那一般了!這就是我了解的表面,我沒有想去多透徹的暸解。
世界上任何一個政府都說,我們絕不會對任何人有歧視。而事實上,是否如此?一個「非正常人」找工作,比一個「正常人」難找到!儘管你比正常人知識好一百倍,老闆寧可請一個正常。解僱一個精神病患更是容易,就你有的沒的,理由都很充分。
土地,唯一可以離開社會,或許就只有土地,才明白他們的價值。我們天天忙於工作、為金錢打拼,有誰真正暸解社會面臨的問題呢?土地,已經說明了任何在社會上立足的人,也有價值,只是那價值,是否認可?
〈種菜日記〉這電影描述精神病人,非常細膩。說出,精神病人他們為何不快樂?怎樣面對自己病?他們真正想要的是甚麼?他們活在邊緣,是他們弄成的嗎?還是社會,不讓他們走回中心?他們在社會上掙扎,卻又被活埋。真正的價值又是甚麼?被認可的價值,才是價值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