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第四週:吃和被吃

珍古德的《用心飲食》以《印度奧義書》的話作序:「宇宙中,不是吃就是被吃,一切終就是食物」。初讀的時候,有些惆悵,為何印度經典將所有生靈都貶抑為「食物」,好像沒有惻隱之心?這位著名的生物學家,又為何在這本叫人反思食物與地球關係的書中,引用這段話?難道連人也是食物嗎?

兩週前播種的茼蒿和黃芽白已經發芽,嫰葉從黃土裡鑽了出來,像從天上灑下的綠絨毛,披在泥土上。蹲下來,凝視嬌小的黃芽白菜葉,看到的,竟然是綠葉上的空洞,再細看,有一黑點在菜葉上,老師說,這是狗蝨仔,最愛吃十字花科的疏菜,如白菜和菜心,試想想,飽滿的黃芽白菜上,佈滿狗蝨仔的蛀洞,如此賣相,怎能吸引「好色」的食客?所以,為了讓疏菜完整無缺、完美無瑕,農藥大都會以農藥毒殺狗蝨仔。我想,狗蝨仔落得如此下場,皆因狗蝨仔與人爭食。

徐徐走到西蘭花菜田,一直覺得西蘭花的樣子很有趣,像迷你的樹叢,隱藏在巨葉之中。同樣是十字花科的植物,西蘭花也引來不少狂蜂浪蠂,白粉蝶宛若飛仙,在菜田忽上忽下飛舞,遊人經過,恍若走到人間仙境。後來經老師講解,才知道白粉蝶正跳著繁殖之舞,每一次短暫停留,便在菜葉上撒下蟲卵,如此景像,看在菜農眼裡,可不是什麼好兆頭。老師信手摘下西蘭花菜葉,葉面葉背,都見有青綠色的胖蟲在菜葉上蠕動。我想,白粉蝶的下場大概會較幸運吧,畢竟蝴蝶可以替菜農傳播花粉,樣子也惹人憐愛,而且,我們吃西蘭花,一般也不吃菜葉,農人還是會比較慷慨的,對白粉蝶應該不致格殺勿論。

翠玉瓜真的弱不禁風,碩大的瓜被一層輕紗保護著,避免蟲害。翠玉瓜的葉層,像漸變色的圖層,從中心到外緣,由綠變黃。老師說,這是翠玉瓜的自我修護機制,因為細菌感染,翠玉瓜為了保留最主要的養份,便只好犧牲外緣的葉,而且葉子落下泥土,又能自我滋養。翻開爛葉,很多時都會看到蝸牛的踪跡,農人過去以為蝸牛愛吃農作物,便以農藥把蝸牛趕盡殺絕,後來老師反覆觀察,發現蝸牛只吃腐葉,因為碰巧在田裡,才招殺身之禍,這些誤會,常為某些生物帶來災難性的結局。

我們在大自然劃了一圈,稱之為農田,田裡的植物,都只能是人的食物,狗蝨仔、白粉蝶、蝸牛,總之與人爭食的,都沒有好下場。吃,成為單向的過程。城市發展,農田縮少,越來越多的植物成為雜草,越來越多的蟲成為害蟲,人類將雜草和害蟲除之而後快,人類最終將整個大自然吞在肚裡,到那時候,還剩下什麼?

食物,本來就是生命,生命最終也會變成食物。狗蝨仔吃掉了一些黃芽白的菜葉,田裡的豆渣發霉,霉菌把一些狗蝨仔的幼蟲吃掉。霉菌在吃狗蝨仔的幼蟲時,又為泥土增加養份,成為肥料,黃芽白菜吸收(吃掉)微生物轉化的養份,再成為我們的食物。靜觀一片有洞的菜葉,安心吃下,就是體悟到「宇宙中,不是吃就是被吃,一切終就是食物」的道理。我吃,我把大自然中的生命轉化為我的生命,終有一天,我也會以己身滋養其他的生命,完成被吃的循環。吃與被吃,生生不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