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鄉土和教育

 
1855年,印第安酋長向美國的殖民者如此說:「人怎能買賣根本不屬於你的天空與大地呢?地球並不屬於人類所有,相反地,人類才屬於地球。」可是,眼下的香港,土地淪為地產,不要說貧者無立錐之地,連飛鳥魚蟲都失去棲息的地方,香港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一直以來,學生都喜歡問我,你講咁多,我地可以做些什麼?曾經,我帶著學生到南生圍和馬屎埔考察,聆聽鄉村的故事和聲音;曾經,學生也跟我走入馬屎埔村,為村民粉飾寮屋的外牆,他們戲稱這個活動是「油牆假期」。我一直相信學校在窗外,真正的教育源自生活。本來威風澟澟的男生,竟然畏高,夠膽爬上長梯的,是嫺靜的女生。他們全不介意外衣和球鞋都染上油漆,反而為自己的付出而感到滿足和高興。這是實實在在的質感,讓學生滿足於自己的勞力和付出。

學校的問題,是割裂和疏離。我班有一位小男生,全無「學習」動機,無論你做些什麼,他總是馬馬虎虎過日子。然而,他喜歡跟我落田,在田裡的他,很樂意幹粗活,亦關心香港的土地問題。他說,如果能選擇,想跟我到田裡「學習」。看吧,這不是制度問題是什麼?學校的制席將學習和生活割裂,然後又設計什麼照顧學習差異和提升學習動機的方案,就像電腦病毒設計者開設電腦病毒防護公司,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麼?我眼看著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壓迫的環境抵抗,而我卻安舒地躲在「學校」裡,說他人受壓迫,這樣真的有點說不過去。如果,我可以將教育從政府的手上奪回,交回我們的社會(社區),將社區變成學校,土地就是最大的學習場所,情況會否不一樣呢?特別在粉嶺和上水,我們的社區和土地是緊密結連的,守護土地就是保護社區,保護社區就是保障這裡每一個人的生活。將教育還原到土地,教育將不再一樣。

鄉土教育有何意義?

1. 意識到一塊和自己生活具有鄉密關係的土地;

2. 肯定及接受土地對自己的意義;

3. 關懷這土地及其居民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4. 不斷地適應和參與自己的鄉土生活;

5. 樂於改善和維護地方的生活環境,並履行作為地方一份子的責任和義務;

6. 尊重和欣賞鄉土的獨特風格。

台灣的鄉土教育比香港走得前,陳其南(1995)說:鄉土教育...要教育人成為一個真正的、實實在在的、生活的人,是在他生活的地方怎樣做一個人、做一個社會人、做一個社區人,這個是整個鄉土教學最重要目的。」南方朔也說:人們在經過一段現代的誘惑之後,而開始以鄉土為內省的範疇,其實是在創造主體性重尋,再創造鄉土文化。我翻查資料,發現澳門和廣州都有鄉土教育,唯獨香港付之厥如,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