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問題,是割裂和疏離。我班有一位小男生,全無「學習」動機,無論你做些什麼,他總是馬馬虎虎過日子。然而,他喜歡跟我落田,在田裡的他,很樂意幹粗活,亦關心香港的土地問題。他說,如果能選擇,想跟我到田裡「學習」。看吧,這不是制度問題是什麼?學校的制席將學習和生活割裂,然後又設計什麼照顧學習差異和提升學習動機的方案,就像電腦病毒設計者開設電腦病毒防護公司,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麼?我眼看著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壓迫的環境抵抗,而我卻安舒地躲在「學校」裡,說他人受壓迫,這樣真的有點說不過去。如果,我可以將教育從政府的手上奪回,交回我們的社會(社區),將社區變成學校,土地就是最大的學習場所,情況會否不一樣呢?特別在粉嶺和上水,我們的社區和土地是緊密結連的,守護土地就是保護社區,保護社區就是保障這裡每一個人的生活。將教育還原到土地,教育將不再一樣。
鄉土教育有何意義?
1. 意識到一塊和自己生活具有鄉密關係的土地;
2. 肯定及接受土地對自己的意義;
3. 關懷這土地及其居民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4. 不斷地適應和參與自己的鄉土生活;
5. 樂於改善和維護地方的生活環境,並履行作為地方一份子的責任和義務;
6. 尊重和欣賞鄉土的獨特風格。
台灣的鄉土教育比香港走得前,陳其南(1995)說:鄉土教育...要教育人成為一個真正的、實實在在的、生活的人,是在他生活的地方怎樣做一個人、做一個社會人、做一個社區人,這個是整個鄉土教學最重要目的。」南方朔也說:人們在經過一段現代的誘惑之後,而開始以鄉土為內省的範疇,其實是在創造主體性重尋,再創造鄉土文化。我翻查資料,發現澳門和廣州都有鄉土教育,唯獨香港付之厥如,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