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野葛菜/蔊菜/細葉碎米薺

要數馬屎埔村最勤力的農夫,非五嬸莫屬。盛夏時颱風路過香港,把五嬸的瓜棚都吹倒了,我經過五嬸的田,問她是否要幫忙,她說不用了,自己有能力處理。不過一個月,田上又種滿菜心和茄子,野莧齊腰,精力比得上青年農夫。每次騎單車經過馬屎埔,都會看五嬸種什麼,在地農夫的智慧值得我們學習。



 

五嬸賣的野葛菜


 



前天在聯和墟見她擺地攤賣菜,我又找機會與她聊聊。地攤上除了我認識的農作物如薑和芫荽外,還有一些野菜。我指著那些紅色樹頭的東西,問她是什麼,她說是野莧菜頭,有祛濕之效。我終於明白她為何把野莧留在田上,我們一般會在夏天採野莧嫰葉食用,但她卻留待冬季採野莧菜頭,將食物變食療。在野莧菜頭旁邊有些帶根的黃花野菜,我問她是什麼,她說是野葛菜。野葛菜水我喝過很多,灣仔有一老店專賣野葛菜水,但野葛菜的真身,我還是第一次見。我立刻買了一綑,她叫我加瘦肉和蜜枣煲兩個鐘,我沒有時間,什麼也沒有加,只是簡簡單單地沖洗和煲水。野葛菜水有些回甘,茶色,有些西洋菜的味道。



 



田上找到的蔊菜(細葉碎米薺)



我把野葛菜的樣子認了,試在田裡找,終於找到像樣的,雖然同是十字花,但花是白色的,葉形也不同,我立刻找資料,原來在我們田裡的,雖也叫野葛菜,但真正學名是細葉碎米薺,也稱蔊菜,古書《爾雅翼》就說:「薺之為菜最甘,故稱其甘如薺」。我的味覺還不賴,在薺菜中嘗到「爾雅」的味道,用心在田裡觀察,以舌頭嚐嚐歷史和文學的味道也不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