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
很感謝你們的回覆,知道你們越來越愛下田, 也能享受從勞動而來的快樂,我感到很欣慰。
不知你們是否發覺,雖說已過中秋,但有些日子, 氣溫還會達三十五度,秋天真的來了嗎?
科學家測量了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含量, 發現二氧化碳的濃度已超過400ppm,在地球歷史上, 二氧化碳在大氣中有如此含量,是三百萬年前的事。即是說, 工業文明以二百多年的時間, 便將地球花了數以千萬年才收藏起的碳,都排放到大氣之中。
你們有沒有想過,古人是如何度過秋天的呢?
唐代討人元稹寫過一首關於「寒露」的詩,如下:
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千家風掃葉,萬里雁隨陽。
化蛤悲群島,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蒼蒼。
原來,寒露節氣,自然界會出現三個現象,我們或可稱為物候。
第一,鴻雁來賓。意思是,北方的候鳥來南方過冬。
第二,雀入大水為蛤。即是說,海裡出現大量花蛤和蜆。
第三,菊始黃華。啊,菊花都開了。
雖說節氣以黃河流域一帶北方氣候為根據,並不全適用於華南地區, 但我們仍可參考先人流傳下來的觀察,比對今日的情況, 綜合一套適合本地的節氣記錄。
首先,大家落田的時候, 可以觀察一下有沒有什麼雀鳥是秋冬才在田裡出現的呢? 在過去一年,我便發覺北紅尾鴝大約於十一月中便來田裡過冬, 四月左右便消失無蹤,應該返回老家了。我近日落田, 也開始聽到不同雀鳥的聲音,她們有時在合唱、有時在交談, 她們的聲浪不會比老茶客見面時低呢!觀鳥的朋友說,心中有鳥, 才能賞鳥。賞鳥不是用眼看的,而是用心觀的。我慶幸過去一年, 從堆肥、開水坑、護養泥土開始,豐富了田裡的生態, 現在才能享受留鳥候鳥的大合唱。
(有沒有同學想把這個生態的關係圖畫出來的?泥土、作物、昆蟲、 爬蟲、田鼠、雀鳥如何共生?)
雖然這裡不近海,但我相信你們和爸媽上街市, 也看到有很多花蛤呀、蜆呀,再過一陣子,蟹也很肥美, 這些都是當茬的食物。說起蟹, 兩星期前有一位男生在水坑撈起了三隻「蟛蜞」(淡水蟹)。 兩隻大的在摔跤,一隻小的在觀戰。 原來兩隻公蟹為了奪得雌蟹的芳心打起上來, 不過其中一隻正在換殼,所以被另一位從背後鎖扣起來,動彈不得。 有淡水蟹,表示這裡水質很好,蟹在秋天換殼, 明年春天便又是一條好漢了。
最後,大家落田時會發現,蟛蜞菊開始開花, 你們大概可以一邊除草,一邊把蟛蜞菊的黃花壓成乾花, 甚至變成花畫也不錯的。(不知為何這種菊花會以蟛蜞命名呢? 難道其葉如蟛蜞蟹的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