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

端午農誌(六月十二日)/氣溫:23度/天陰

農曆五月初五,假日,又是務農的日子。傳統習俗以這天為一年中最毒的一天,也是蜈蚣蛇蝎最活躍的日子、故有民謠曰:「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不過,一覺醒來,氣溫只有二十三度,像立秋,不知應該為天氣清爽而快慰,還是為氣候反常而擔憂。本來想寫一些芒種節氣的東西,從立春到芒種,幾乎每天都下雨,本來二十四節氣的時令混亂了,人類不分春夏秋冬都迫使土地提供自己想要糧食,冬天吃西瓜,夏天吃菜心。當土地不順從時就不擇手段強制土地生產,人類違背了時令,也開始承受沒有時令的結果。

10:00 – 11:30 為玉豆除草鋪草,因為缺乏乾草堆肥,肥料供應緊張,於是在田畦邊尋找積水下的黑土(因為黑土有豐富的腐植質,是自然給予的肥料)。立春插種的紫貝天葵本來生得茁壯,但兩個月的雨水,紫貝天葵捱不過去,在田畦中消失了。插種的蒜頭最適應香港的天氣,開始飽滿,我只需要幫他們除去蔓生的薇金菊。朋友送的花椒來自四川,兩個月前還很瘦弱,想不到生命力頑強,現在開枝散葉,自成一格。最後把南瓜和茄子苗移種,對這小小的田畦又充滿了期待之情。

11:30 – 1:00 粟米被季候風吹得東歪西倒,我趕緊在粟米田上鋪草,保護根部,又在粟米旁插上竹枝,給高高瘦瘦的粟米一個依靠。五月初落種的粟米,發芽率不高,反倒是田畦邊的野草又再蔓生,把僅餘的粟米苗遮蔽。我應否替粟米苗除草?除草的話,把本來濕透的泥土弄得更鬆散;不除草的話,野草又可能搶去田畦的養份,令有些發黃的粟米苗更難生長。真係做又錯、唔做又錯!台灣自然農夫林義雄說:「自然農法是有思想的行動,每個自然農法農夫要根據自己的田間觀察、作物特性、農地環境與微氣候等,經過思考才能產生行動準則。」說時容易做時難,在做與不做之間,有很大的思考空間。

1:00 – 2:00 勞動了一個上午,口很乾,但汗水沒有濕衣衫。多奇怪的端午。

2:00 – 5:00 延續三天前餘下的工作,繼續在紗網棚除草,紗網棚內的玉豆長得比我高了,但仍未開花,更別想長出玉豆來,是紗網擋住了陽光令玉豆營養不足嗎?雖然只過了三天,但覺得苦瓜苗長大了不少,開始蔓上竹棚。我和鄉友合作,除草、移苗、加堆肥、鋪草,希望紗網棚的作物健康成長。說實話,從一月至今,蕃茄染病,英年早逝。青瓜不敵黑守瓜和黃守瓜(昆蟲),葉片佈滿蟲洞。紗網棚內的作物都不得善終,實在令人洩氣。如果作物再有不測,我們真的要好好思考,有什麼事情做錯了?

5:00 – 6:00 培苗棚的帳蓬被風扯破了,幼苗暴露在太陽和驟雨下,於是替培苗棚蓋上新的帳蓬。

6:00 – 7:00 由於乾草不足,把果皮等廚餘放在桶內發酵,以厭氧堆肥方式收集液肥。把半年前以薇金菊浸泡的液肥稀釋灌溉,看到的青通菜、粟米、紅莧菜、玉豆、苦瓜等作物,都成為有待成長的生命,灌溉時心裡默禱,希望作物健康成長,讓吃的人也能健康,土地也因我的付出和勞動而復原過來。這是我的信念:不把作物視為商品,也不把土地當作工廠,我帶著感情走到這片土地,在豐收時感恩,在失收時學習,留心事物的限度,學會因時而舉,讓萬事萬物恰到好處。


端午的落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