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這一斗地

交了辭職信,內心起了變化,那一斗地在內心佔據了更重要的位置,有時午夜夢迴,也會輕輕地對那一斗地說,以後的日子,靠您了。這一斗地,本來只是溪畔有待「發展」的棄耕稻田,後來的承租人為了將稻田變為有機士多啤梨農場,也要避免水浸問題,於是用沙泥亂石將稻田堆高。去年的十號風球蹂躪了士多啤梨園,承租人心灰意冷,把這一斗地轉租給我們。回想一年前,當我第一眼看到那一斗地,我只想為土地做一些什麼,沒有很明確的目標,只希望為有興趣耕種的朋友留一片實踐理想的空間。我怎樣也沒有想過,這一斗地會成為奉獻自己的土地。

去年初夏,趁著下班或放假的日子,便會走到田裡,堆著黃沙,鋪上紅磚,築就一個可以休息的農棚。來到這一斗地的人,多的沒有餘,少的也沒有不足。有人把收入的一部份奉獻給這片土地,好讓那些願意以青春滋養土地的年輕人尋找自己的夢想。年青人則用汗水灌溉農田,讓百物生長。農棚建成了,我們開始打理農田,初秋時份,洛神花、蕃茄和粟米為我們帶來豐收,我們認識了石湖墟和上水的街坊,回收廚餘堆肥滋養土地,作物豐收時也預留一份回饋鄉鄰。口述歷史初見成果,街坊好友也願意和我們分享農村農墟的小故事,這些故事都是他們用幾代人的生命寫成的,我們只是歷史的見證人。

秋去冬來,寒風颯颯,粟米和蕃茄開始枯萎,但西蘭花和沙律菜卻為這一斗地換上新裝,我們來不及迎接西蘭花的豐收,手忙腳亂了好一陣子,還找不到銷售的門路,只好眼巴巴看著西蘭花盛放,唯有留種明年再種。然後,立春了,週而復始,所有事情好像又再重來,不過春天是等候的季節,連續兩個多月的大雨,把過去半年的榮景都沖走了。立春種的蕃茄,因為雨水太多,過不了春分;三月落種的粟米,也因為雨水把土地的養份帶走了,顯得瘦弱;向日葵找不到太陽,仍然含苞待放;瓜苗成為黃守瓜和黑守瓜(昆蟲)的盛宴,把紗網棚內的瓜苗吃得片葉不留。唯有野草,或晴或雨,都找到生長的方法。

這個時候,我們也不能想太多。我們能夠做的很有限,只好專注恆常的農務,繼續落種、培苗、補苗、堆肥、有限度地除草,等待晴天再來。活在城市中,我們不再習慣等候,一切成果理所當然。列車在你凝視手中五光十色的畫面時疾駛而至,水珠在你伸手往水盆的瞬間流過你的掌心,願望在信用卡刷過的一刻便成真。是的,在這樣的思維下,要持續地做這些不知什麼時候才有收成的工作,我們實在難以理解,即使那些習慣燒草和落骨粉肥料的老農,也猜不透我們在做什麼。

是的,我究竟在做什麼?默默地把通菜和紅莧菜苗旁邊的野草除去,再灑上液肥;在粟米的旁邊加上豆渣和堆肥,然後蓋上乾草;把堆肥翻開,讓微生物有更好的生長空間消化廚餘;躲在農棚閉上眼睛,在炙熱的初夏享受一陣涼風;騎著單車踏上歸途……。一開始,我以為可以做些什麼為這片土地帶來改變,什麼自然農法、鄉土教育、口述歷史呀,這都沒有錯,也將會是我繼續會做的事情。不過,我錯了,是這一斗地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