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後浸穀種,但缺乏經驗,穀種在水裡泡得太久,發霉了,但清明快至,如何是好?無論如何,還是快快平整田地,幾個鄉友合作堆高田壟,往田裡灌水,一天之內便整理了四幅小小的水田。
清明至,萬事俱備,唯欠禾秧,四出打探,怎知今時今日,借秧比借錢更難。錦田的朋友今年不種稻了,沒有禾秧。鶴藪的農夫說禾秧不夠,未能借出。大嶼山的農夫說禾秧恕不外借。幾經打探,才向塱原的農夫借來了百多株禾秧。雖說是借,但怎樣還呢?這就是農夫的慷慨,今日我借你禾秧,他朝你借我縠種。農業興亡,責在自身!
禾秧高兩寸,農夫說是珍珠米,可以拋秧方式種植。種稻學問很深,品種方面,分籼米和粳米。珍珠米屬粳米,但我對稻米所知不多,屬紙上談兵,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種米,我只好邊種邊學,多看書,問問有經驗的農夫。大概要等稻米結穗以後,我才會知道更多稻米的身世。
躬身彎腰地插秧,與土地的距離更接近。種菜種瓜豆,播種、移苗、除草、施肥、上泥、搭棚,大部份功夫都在田畦上做,但種稻米就很不同了,插秧的時候,指頭要探進泥土的深處,雙腳陷進水田,踏成一個個水窪,這時候便會明白何謂深陷泥淖。
秧苗長得快,野草生得也快。雖然立夏以後,雨水連連,但水田留不住雨水,牛筋草、百慕達草、水蜈蚣都爭先在露出的旱地生長,花了一星期除草,但若果不想辦法把水留住,野草很快又再佔領水田。眼看山水不停流過田邊奔向鳳溪,於是開一條小道將山水引向水田,讓日夜奔流的山水把水田灌滿,免得野草在生長在旱地之上。
觀看稻田成為我的習慣,為免福壽螺把禾秧吃光,我每天都在田邊巡行,把福壽螺拾起放在盆內,最可怕的是看到一串串粉紅色的螺卵在田邊盛放,我只好像愚公一樣,每天拾螺摘卵,希望能減輕福壽螺對禾秧的影響。
現在禾秧及腰,顏色深綠,看著禾秧的成長,就像看到孩子快高長大。小滿快至,即是說,稻米開始結穗。帶著勞動的期待,其實是鍛鍊對土地的愛。耕種不是關於生命教育的一種方法,耕種本身就是不可或缺的生命教育,讓孩子看著生命從無到有,發芽成長,他們就會明白生生不息、萬物彼此依存的真理。
後話:聽學生的耳語,真的樂在其中。
有學生對同學說:你耕田咁叻,讀書浪費咗你。同學聽到,笑而不語。
有學生又說:雖然耕田好辛苦,但好過坐喺課室聽書。
有學生一走到農田,便深深吸一口氣,說:呢啲先係空氣!
清明開水田
往塱原借秧
清明後插秧
立夏開水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