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

共鳴

我沒有教學生W,但她曾經跟我看社運電影,會分享讀書和觀影心得,後來以文會友,她聰穎過人,一目十行,博聞強記,分析力強,中一時已看昆德拉的小說,現在更觀看雷奈的《去年在馬倫巴》,在她身上,散發著香港少見的文氣。她說認識我是她的榮幸,其實,能認識她才是我的榮幸。


W:    


讀你的筆記,燃起我心中的熱情,我還記得自己孤寂地坐在漆黑的電影院,看著李燦森在墳場中徘徊,是生是死,To be or not to be,迷惘也好歹有個盡頭,處身迷霧之中也不要懷疑自己目盲。看陳果的電影,很親切,覺得他將那些無法言傳的感受,以影像表現出來。然後,《去年煙花特別多》那份唏噓與慨嘆,香港會否如煙花,就在最璀璨時謝幕?九七是香港最光輝的時間,也可能是煙消雲散之時。再到《細路祥》和《榴槤飄飄》,陳果又一次將隱形的移民帶到銀幕,將他們的生活放在銀幕上也不會嫌太大,因為他們的身影和聲音一直在香港人的視線和聽覺以外。       


所以,你的筆記與我的內心產生共鳴。我和你一樣,喜歡陳果多於王家衛,王家衛的電影再華麗,也只是香港的墓誌銘,陳果的電影再低微,也是香港的血與肉。其實,香港還有許鞍華、韋家輝、張之亮……,我會毫不吝嗇,入場觀看《得閒炒飯》和《再生號》,他們並沒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特別在香港這個媚俗之地,一張入場票,就是一份無言的支持。


我也是在大學的時候,才認真看法國的新浪潮電影和日本的電影,有些電影,更是看兩三遍才看得懂,都是那一句話,你年紀輕輕,便有如此品味,真難得。你的電影和讀書筆記,能清楚分析作者風格和中心思想,觀點獨到,我也自愧不如,很希望和你分享更多追影逐字的經驗。我也是書癡和影癡,但年紀大了,記性差了,也沒有時間整理思緒,真懷念年輕的日子。


能夠在忙碌的日子,回憶那段尋常的放蕩的日子,真幸福。我上月收到一份學生給我禮物,在玻璃瓶內一張便條寫著:可以為夢想而忙碌,不要因忙碌而放棄夢想。我把那份禮物放在案頭,經常提醒自己,再忙碌,也為了和學生之間的生命激盪。你的來信再一次提醒我,什麼才是最寶貴的。讀你的信和筆記,我想到朱天心的《擊壤歌》,他的父親朱西甯是台灣的文學家,你的筆記也很有《擊壤歌》的風範,我很幸運能遇到你,也很慶幸能為我買的書找到更適合的讀者。


最後,我也介紹一本最近讀的書-池田大作的《青春歲月 讀書感悟》,其中有以下一段話:「真正讀懂一本書的人是可敬的/要懂得讀書,不要死讀書/要成就自己,那就需要熱烈的勇氣。」W,你絕對是一位可敬的讀者,也希望你成為一位可敬的作者,而我也很樂意繼續做你的讀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