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期望太高嗎?看預告片段,還以為「黑天鵝」要解構、甚至顛覆《天鵝湖》,不讓白天鵝專美,再加上Natalie Portman挾著最佳女主角的氣勢,深怕自己錯過入院觀看的機會,於是星期五晚上,拖著疲倦的身體,也要入場觀看《黑天鵝》,可是,大失所望,看到半場,已開始感到厭煩,希望快些回家睡個好覺。
《黑天鵝》劇情單薄,角色刻板,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愉雞」。過份呵護的母親,將女兒妮娜迫成純潔天真的小公主,但在導演的淫威下,小公主發現自己可以是一隻不折不扣的黑天鵝。正邪一身,分飾兩角,妮娜開始分裂,甚至產生幻覺幻聽,走向自絕之路。於是,電影為了讓妮娜走火入魔,加插了太多刻意的角色和情節,令電影影庸俗、膚淺。例如,那個來自三藩市的惹火舞者莉莉,還有自殘的前任天后貝芙,她們的出現,令妮娜嫉妒、走火入魔,但其實這些角色都是掩眼法,令編劇不用費神,交代妮娜從白天鵝變成黑天鵝的心路變化。
電影的重點,應該在妮娜和母親的關係。她的母親,曾經是很成功的芭蕾舞蹈員,但因為妮娜,她放棄事業,將妮娜撫育成人。她很關愛女兒,甚至過份保護她,一直視她為十二歲的「小公主」。電影開始的時候,我們還以為她是個好母親,勸妮娜不要給自己壓力,但後來,同一個母親,卻變成壓迫女兒的惡魔。她管束妮娜,甚至是妮娜「性壓抑」的源頭,她不理妮娜的私隱,脫光女兒的衣服,剪女兒的指甲。這完全是說不通的,角色缺乏了一致性,為了劇性而扭曲了人物性格,電影更將她的母親描寫成瘋子,終日反鎖在室內,畫些如孟克「吶喊者」的畫作。好了,如果她真是這麼矛盾的話,重點便要放在兩母女的關係和相處,如果妮娜要反抗,早應讓反抗了。再說,她的母親也不是如此專橫,妮娜反鎖自己的那一夜,她也沒有發瘋啊。其實,將母親妖魔化,都是讓妮娜走火入魔的掩眼法。
再說那個色迷迷的劇團導演,以性挑逼迫妮娜揣摩黑天鵝的內心世界。我真不明白,為何人性的黑暗面,必須與性扯上關係?白天鵝代表貞潔?黑天鵝代表性慾?夠了吧,不要那麼煞有介事好嗎?將性誇大,又是一次掩眼法。如果一切都那麼順其自然,妮娜愛上導演,又或者導演真的搞上了妮娜,兩人發生關係,編劇便要花很多功夫,描寫妮娜的心魔何在。性壓抑作為心魔,是最方便之途,至少大部份觀眾都愛看這樣的故事,特別是飽受性壓抑的觀眾。
作為心理驚慄電影,《黑天鵝》的導演和編劇都很懶惰。他們只懂用那些萬試萬靈的方法嚇觀眾,例如從浴缸冒上來時看到扭曲的面容,又或者在鏡中看到滿眼血絲的自己(很多都照抄希治閣),再加上杜比環迴立體聲的震憾音響,很多觀眾都會扭成一團(可是很多觀眾買票進場,就只求這麼簡單的被嚇經驗,將電影院當作海洋公園的鬼屋)。其實,試想想,關掉音響後,大部份鏡頭都沒有懾人的力量。要看人格分裂,疑幻疑真的電影,看後甚至會質疑自己存在的真實,如馬田史高西斯的《不赦島》,這才是真正的心理驚慄電影。
Portman真的很努力演妮娜的角色,正如DiCaprio在《不赦島》中同樣努力。不過,我覺得DiCaprio很享受演戲的過程,而Portman只是很賣力、甚至吃力,由於電影欠缺藝術成就,這個最佳女主角,嚴格來說,只是勤力學生的安慰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