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7日 星期二

學生的文章:六四廿二

六月四日下午五時半,我帶著孩子,和學生靜靜地坐在維園足球場。看著太陽消失在高樓之間,點點獨光照亮香港的夜空。坐在我身旁的,有舊生、有預科生、有高中生、也有初中生,這大概就是薪火相傳吧。昨日收到學生的文章,現轉載如下:


要談六四,要繼續談下去,但我們為甚麼要繼續談下去?有人寫﹕「今天的自由和幸福是由前人抗議過、奮鬥過、爭取過、犧牲過。如果你覺得與你無關,他日你身陷如絲的時候,也沒有人會理會你。一個安全的社會,是須要每一個人願意去承擔,否則,我們都會在危險中恐懼中苟會。」從人的角度出發,承擔是一個公民,甚至是一個人的基本責任,所以,是有必要繼續談下去、抗爭下去。


而對我,談下去,因我是知識份子。身處此地,有幸受教,比一些人多了一個機會,去了解「人」應有的是甚麼。知識份子有責任去承擔,他們所知的比一般人多,知識愈多,然而責任愈大。有人質疑「即使六四平反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呢?」有些人不需要,可能是因為他們並不知道這是他們應有的,公平、民主原本就是人應有權利。而知識份子的責任就是在於為他們爭取,為他們重奪生命的價值和尊嚴。我們都需要公平,我們都需要真善美,我們需要道德的批判,我們要把人從虛無與謊偽中救贖。故此,我們要繼續談下去,這是知識分子的承擔。


六四廿二,有人質疑,一切都是空談。但有時候,不是空談與否的問題,而是有沒有提及的必要。即使將來平反與否,今天的種種都是我們為人應有的生存價值以及一個公平的社會而抗爭的行為藝術,甚至是一個革命,這是無可厚非的。艾未未說﹕「自由是一陣風。」然而,這陣風已吹起了,茉莉花開始四處飄揚,且聽風聲音,已經開始舞動,此時,卻有人想攔住風,又試問,誰可?


六四燭光晚會的象徵意義,不但是對六四亡魂的紀念,更是對亡魂理想的堅持和一個公平政體的希冀。每年六四,我看到火車地鐵上有著不同的人,有些與自己有著同一目的地,即使互不相識,但中間卻有種不約而同的共鳴感。姑勿論他們有些可能只為玩樂、熱鬧,有些可能為種種政治上的不公平而在此日發聲,有些則被天安門事件的人為力量所感動而出席。六四所有的,不再只是紀念過去的六四亡魂,而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對過去理想的堅持和對未來的憧憬,不但是對民主和反貪污,更是一個貼近公平的角度,使人找到人應有的價值。


六四廿二了,有人問「平反了,又如何?」相信不少人也想過這個問題。我想,大部份的人可能都只在思考一剎那的結果,但結果以後還有甚麼,真的沒有嗎?或許說,這個結果真是結局嗎?這個結局也許只是一個里程碑。六四的平反是一個象徵,在象徵的背後仍有更多的追求,或許這些追求是理想化的(公平的社會),但人為的力量正是把這些不能實現的追求推到最美好的況地。我們必須思考,假如六四平反,是不是甚麼都完結了?不,這只是另一個開端。六四平反後的象徵意義將會更強,那天依然是人民發聲和展現力量的一天,也是為理想而抗爭的一天,然而,可能追求的已經不同,但,這天已成了抗議的象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