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

OURs及社會住宅推動聯盟

走入台大城鄉所公館,簡約的大樓就是台北住權運動的總部,銀色大門上刻下碩士研究室,
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讀書人應該有這份社會責任。OURs的朋友,就台北高房價及社會空間問題,跟我們分享公民社會爭權的歷程。我立刻想到《不
能沒有你》的武雄,寄居在碼頭的破房子,為了爭取女兒的撫養權,走到台北街頭,風宿飲露,在立院門外靜候,最後更要抱著女兒在行人天橋危站,反抗非人性的
制度。我也想到《我家門前有大河》的三鶯原住民部落,從花蓮移居到台北,聚居在三鶯溪旁,從八十年代至今,三次拆遷,三次重建,希望在台北這個異鄉,植下
花蓮原鄉的歸屬。看著OURs的簡報,聽他們的分享,再次切身感到,都市化帶來的高房價問題,已經成為全球化的議題,城市擴張,邊緣聚居的族群成為閒置的
人,他們只餘下廉價的勞動力,蝸居在城市的一隅。曾蔭權對澳洲的記者說:香港人都有瓦遮頭(直譯英文太蹩腳,還是意譯好了)。姑勿論他說的是否實情,對一
位行政首長而言,這樣的自我要求不是太低了嗎?栽種在花盆的樹木,最終會掙破花盆,植根於大地的泥土之中,這樣,樹才會壯大和結果。樹木不只需要泥土,還
要與大地連結;人也是一樣,不只需要房屋,還需要社區與歸屬。




原來,當北京的學生被坦克鎮壓時,台北的無殼蝸牛卻走出來,以軟性運動,舉辦「百對無屋佳偶街頭結婚典禮」,爭取公民住屋權。1989那一年,今日台式食店四海游龍的創辦人李幸長,在台北發起無殼蝸牛運動,組織社會住宅推動聯盟,以幽默、理性、溫和與無政治背景的方式,爭取公民的支持。我回來後找到一篇關於他的報道:
殼蝸牛運動發起人李幸長,原為一名平凡的國小老師,當年號召萬人夜宿燙金地段忠孝東路,耗盡家產甚至負債,之後創立「四海遊龍」賣鍋貼事業發達,但仍信奉
20年前的理念:「不當炒作房地產,害別人買不起房子是不道德的。」這就是公民意識與社會責任。台灣人以四海游龍而自豪,而我卻以香港的大家樂為恥。


香港街頭運動是落伍了?某些政客還引用台灣經驗,搞街頭抗爭,大抽政治油水,自封為抗爭領袖,但台灣的社會運動已經化整為零,走出悲情。他們以輕鬆的心情,安全地參與街頭的嘉年華,這種改變,對七.一有何反思?這或許是黃洋達所說的,轉守為攻的運動策略。這種轉
變,能鼓勵更多中產加入公民運動,走出對話/抗爭這種或此或彼的思維模式。




無殼蝸牛運動的內容如下:










1.     
崔媽媽屋服務中心:組織與服務(租屋資訊服務/社區工作/組織工作)






2.     
無住團結組織:運動/施壓(街頭運動/議題倡導/政策施壓)






3.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運動智囊/論述生產(都市與社區議題/運動論述生產/運動理念宣揚)






運動的轉化:從住它政策倡議至居住消費服務




以道德的立場譴責執政者會為政府帶來壓力,但除了吵罵以外,OURs反思:社會運動對民間社會有何貢獻?提供了什麼服務?如何以公民社會的力量抵抗市
場力量?他們不怪責驚察鎮壓,也不怪媒體抹黑,他們告訴我們,以溫和理性的力量爭取公民的支持,以軟性的策略輔助抗爭,才能強化公民社會,與政府周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