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日 星期二

關於種田,我懂什麼?

學習種田,本來是希望知道一些什麼,但學得越多,越覺得自己一無所知。特別是看著眼前的收成,假日落田,三個月後豐收,感覺不真實,因為有種不勞而獲的慚愧。種田果真如此輕易,為何農夫都曬得皮膚黝黑,日出而作,日入還未息?

開始學種田,我也很「享受」假日勞動的感覺,三個月過去,還以為當農夫是如此容易,但當我繼續學種田的時候,發現田裡還藏著很多秘密,而我需要付出時間和努力才能進入秘密的深處。例如,老師把瓜苗交到我手中,叫我移苗,我在田裡挖洞,小心翼翼地把瓜苗移植,然後施肥、上泥,等待開花便包瓜,再過一個月,一條條碩大的青瓜和絲瓜便在眼前。不過,我要怎樣選種子?如何將種子培育為幼苗?我怎樣養育泥土,好讓瓜苗壯大成長?是誰把一桶桶的豆渣送來的?我曾經陪孩子參加陶泥班,我看著孩子自得其樂,將陶土搓圓壓扁,而導師不斷「修正」孩子的勞作,好讓孩子能完成作品。一小時過去,孩子順利將陶土做成熊仔和老虎仔。當然,這些經驗令孩子繼續玩陶泥,但他們可要明白陶作並非想像中容易。 

近日常和農夫聊天,農夫說,有些作物黃昏時候才開花,昆蟲四出覓食,農夫便要與蟲競賽,捉蟲包瓜,所以晚飯時間要延至晚上八九時。他們說,曾經試過,不知什麼蟲一夜間把田列的瓜菜吃光。我問他們早上什麼時候起床,他們說,有天光墟的日子,凌晨二時要起床收菜,在菜墟佔個好位置,天亮才回家睡覺,現在好一些,但還會在日出時工作。年青農夫告訴我,他每天種田的時間最少十小時。當然,農人的生活,工作和閒暇並非截然二分的,除草時享受清風送爽,上泥時感受肌肉的跳動,然而,汗水就是汗水,誰知盤中瓜菜,棵棵皆辛苦。我雖然享受種田的樂趣,但絕不能無視種田的代價。收成,並非必然。如果賣菜是唯一的收入,更要面對沉重的經濟壓力。 

當然,正如福岡正信所說,很多汗水都是徒勞的。這都是我們自食其果,道行未足,未學懂與自然談戀愛,未做到「惰農」的最高境界。正如我讀陳惠雯的《我的幸福農莊》,一對台灣夫婦以自然農法種田,基本上不用除草和施肥,便能很「幸福」地生活下去。陳惠雯說:「以照顧溫室花朵的態度來照顧蔬菜,就別指望能種出像野草的蔬菜,因此,怎樣減少照顧、磨練蔬菜的潛力,就是很好的課題」。不過,陳惠雯和丈夫都是專業人士,一塊田主要養活自己一家,在香港,耕者沒有自己的田,有田的農夫「被發展」和「被上樓」,要很無知,才可以享受無視現實的「幸福」,而無知也要付代價。踐行自然農法,需要時間和空間,農人在失敗中反思,在反思中實踐,才能腳踏實地與自然共處。 

入夜了,年青農夫回到農棚,他還未吃飯,天下雨,他剝開發霉的豆角,將豆種取出,籂選沒有發芽和發霉的豆來「留種」。我想,土生土長的人,最能夠健康成長。植物也一樣吧,豆角將泥土和環境的回憶藏在種子,種子在下一季發芽的時候,會用最好的方法成長,以適應泥土和附近的昆蟲。田裡總有事情叫農夫忙的。雜草除了,還會長出來;蟲捉了,明天又回來。做多少?如何避免過猶不及?如何閒而不惰?這是田裡的秘密。學種田和學做人,其實我還未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