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1日 星期四
做乘客的滋味
2023年8月30日 星期三
逐夢大海
這部電影好想描繪Jessica是個平凡的女生,引用了很多她的說話。例如:
There's
strength in being yourself. You know, I think... that's as hard as climbing any
mountain. You know, I think there's bravery in admitting that you're not
okay.
I don't consider myself a hero. I'm just an ordinary girl
who believed in her dream. You don't have to be anyone special to achieve
something like this, you just have to find your dream, believe in it, and work
really hard.
You know, there have been more people in space than have
sailed around the world. I didn't even know it was something you can do, but
you can, and I want to. 'Cause I'm an adventurer.
不過,我有時覺得,對成功太過輕描淡寫,反而令觀眾低估了代價。有時成功與否,好睇彩數,沒有Pink這隻帆船,結局隨時比Adrift更悲慘。所以,睇完True
Spirit之後,要平衡些,要再看The
deepest breath,先好開始追夢之旅。
2023年8月29日 星期二
讀返書?
今日陪朋友去社區學院登記入學,等候的時間,看到對面寫住Aboriculture and Forestry,樹林和森林學,仲寫明歡迎報名,我見冇人登記,走埋去問下課程內容,大約就係樹藝課程,再加入農機農具操作,一星期返兩日,理論結合實習,兩年可以取得第三級文憑。我話我冇相關的專業技巧,只係自學實踐Permaculture,唔知有冇資格報讀。職員話任何人都可以,特別係我呢啲Mature student。我再問Am I too mature?佢笑笑口話:社區學院的學生好多係四十至六十歲,學習態度有些比年輕人還好。學費每年6000英鎊,同我當年讀博士的學費差唔多,但係我一直好想學樹木及森林學,真係有一刻不理後果咁去報讀。
職員好有耐性,問我攞晒資幫我check eligiblity,話我合資格申請student loan,如果我單身寡仔,我真係會報讀,但係現實問題,始終要留啲錢支持兩個仔,如果報讀咗,積蓄就少咗,而且兩年冇得搵正職,坐食山崩,唔知捱得幾耐。所以思前想後,都係冷靜啲,可能等下年蓄到啲錢先讀。
雖然如此,可以走訪一次社區學院,感覺好親切。當初搬到英格蘭東北,就是這邊多國家公園和農業經濟,即使只在春夏季可以去農場幫手,都好滿足。落車的時候,聞到一陣牛屎味,好似去返2018年在松代和松之山的感覺,好有親切感。
我已經報咗兩個公園的義工務服,主要係Gardening,希望有回音。耐心係一種練習,等候唔係乜都唔做,而係努力活在當下,但對未來開放。
2023年8月28日 星期一
義工申請
2023年8月27日 星期日
返教會
第一次參與英國的主日崇拜,在主教堂(minster)進行,以為主教堂會有管風琴伴奏,穿白袍的執事會在門口迎接會眾。怎知入到教堂,人丁單薄,主要是老人家,難怪上年英國人口普查發現,基督信仰的人口現在不到一半,崇拜開始,不要說管風琴,連音樂也付付之闕如,崇拜程序表也是回收重用。雖然如此,我卻喜歡這種貼地感,參加崇拜人的除了英國人,也不乏中東和非洲人,我還見到一位亞裔女士,非常多元。
崇拜按禮儀教會的程序進行,很有親切感,想起榮光堂的聚會情況,預備禮、聖道禮、聖餐禮、禱告、差遣禮,今日的舊約引題以賽亞書51章1-6節,新約引題是羅馬書12章1-8節。聽到經文提及上帝的國和義的時候,我又再次提醒自己,究竟我在過去幾星期所憂慮的,所為何事?是眼前的問題嗎?是虛無飄渺的安全感嗎?抑或是上主的國和義?很多人都為了追求上主的國和義而我去安舒和自由,我又是為了什麼選擇了這條路?
聽到保羅談到上主的恩賜時,我又再次想到自己的恩賜。如果上帝給我教導的恩賜的話,我為何不惠心以教導服侍?來到英國,我常常覺得自己英語能力不足、文化差異而抗拒教學這件事,但這是我給自己的局限,還是懶於改變、懼怕挑戰的藉口?對於學校體制的教育工作,我還是抗拒,但要在英國教育體制外尋找教育空間,對我這個外人來說,並不容易。但福音經文(馬太福音16章3-30節)不正說明信仰與現實的關係嗎?當彼得認清耶穌是救主之後,上主便要彼得當教會的基石,但那個時候,彼得肯定不知道「教會」是什麼。「教會」的路,是彼得在信仰中走出來的。
聚會完結,主席說希望有人幫忙擺設枱櫈,預備下星期賣物會之用。我立刻衝出去,說好想好想幫忙,之後和其他朋友一齊放枱櫈,一位非裔的小朋友拉一拉我,笑得燦爛,我想起中學時返教會和不同國籍的人做朋友的日子。今天認識的Meghan,她爸爸以前在香港當英軍,希望將來有機會跟他聊天;另一位很熱心的大學校牧Chris,已經傳了短訊給我;還有老太太Sandra,我已答應她下星期六賣物會後幫忙執拾。
十多年前已決定走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今日也不需要回頭,好好跟隨上主的呼召便是了。
2023年8月26日 星期六
Familia
海灘執垃圾
終於行出第一步,參加英國港人組織的活動,去沙灘執垃圾,呢個沙灘,我幾日前先去過,好鍾意,距離屋企只係十五分鍾車程,有時食完下晝飯就去行下,水清沙幼,只不過風大咗少少,冇太陽的時候有啲凍。幾日前就係咁,本來帶咗本書諗住坐喺沙灘邊的長櫈睇下書,點知嗰日冇太陽、風又大,最後揸車去市中心,搵間Cafe睇書算了。
天氣預報話今日會落雨,但係天公造美,竟現出大陽。今日第一次喺落腳的城市見到咁多香港人,估唔到有成三十幾人報名參加,雖然冇乜傾偈,但係點下頭、打個招呼,已經好窩心。話就話執垃圾,但係英國海灘其實幾乾淨,冇乜垃圾,於是我從行人路開始,執煙頭同膠,好多本地人見我哋執垃圾,都好友善咁同我哋點頭微笑,有位伯伯見我馴熟運用垃圾夾,仲問我係咪Surgeon,我話我都想,學下英式幽默。
兩個鍾頭執咗半袋,其中一半係海洋飄上岸的膠,同香港年輕人閒談,了解佢哋近況,講少少香港時勢,未來在英國的活動,都幾開心。
到目前為止,我仲係好想做老港僑在英國的歷史研究。佢哋幾時嚟?點解嚟?點樣搵地方落腳?落腳之後又點維生?我知道好多港僑喺英國開餐館,即使在最偏遠的地方,有時都會見到正體中文字。好似上個月去北愛爾蘭的小市鎮,就見會一間香港人開的酒樓。
兩日前,在街頭見到兩位華人面孔的公公婆婆,我對住佢地笑,婆婆又對住我笑,我就問佢:係唔係講廣東話。婆婆好開心,話係呀,我哋講廣東話架。佢哋姓李,原來李生喺度住咗六十幾年,希望將來可以同佢哋傾多啲偈,再識多啲港僑,留返個記錄。
執完垃圾,揸半個鐘頭車去咗一間living Museum,買一張票全年都可以參觀,我已經係第三次去,每次都有新發現。今日坐古老雙層巴士、舊式火車頭Billy,同埋參觀咗由Middlesbrough運到呢度重建的教堂。英國人對歷史真係好執著,起一條村出嚟保育東北地區的歷史,而且仲擴充緊。
喺度生活,真係有歷史感。
2023年8月25日 星期五
又大一歲
本來都預咗需要時間才能落腳,初心是:無論如何,寫書、讀書和看電影為先。
在香港的時候太多工作,朝早落田,下晝煮飯做家務,好多時候要接Freelance,四出遊走,之後要備課,預備一星期兩晚的課堂。當時成日同自己講,去到英國要靜下來讀書寫書睇電影。
到了四月,叫做真正落腳。從來沒有想過能擁有一間屋,門前泊車,有個細細地的後園,十五分鐘車程可以看海,三十分鐘車程就到古鎮,有湖景有山景,步調緩慢,做事專心。好耐未試過睇完一整本書,由頭到尾冇跳住讀,但過去一個月,已經睇咗《石牆生花》、《Hope of Ages Past》、《Humankind: A hopeful history》,仲有睇咗好多戲,寫咗兩篇文畀《青芽兒》,雖然唔算好Productive,但係慢慢朝住初心進發。
直到某一晚,同細仔傾完電話,好多本來沒有憂心的事情又再浮現。於是,我好似著了魔的,覺得自己冇用、好想搵一份工,好似有份工先證明到自己一啲嘢。雖然見咗兩份工,但係每見一份工,我都會猶疑,我真係想做嗰份工嗎?除咗有穩定收入,我點解想做嗰份工?那種徬徨,唔係真實處境的困難。其實,唔使交租,有啲積蓄,兩個仔都成人,經濟壓力並唔係好大,我的生活甚至比好多本地人寬裕。但係,總之有一刻,突然失去咗安全感,好想屬於某一個機構。
原來,在一個唔熟悉的處境,先見到平時唔知的自己。以前在香港,成日覺得自己可以隨遇而安,憑雙手可以自主生活,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整個宇宙都會幫你(係呀,牧羊少年),直到進入一種孤獨的狀態,先知內心深處仍然依賴外在的安全感。只不過人在香港的時候,那種外在保障很無形,自己一直沒有察覺。
另一個問題,亦都係沙特所講「他人即地獄」的處境。同細仔對話,便會將自己投入細仔(重要他者)的世界,父子之間,並唔係只有兒女會受到父母期望的影響,在緊密的親情中,父母都會受子女的期望影響,哪個愛兒女的父母不想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給子女?在愛的關係中,大家都有覊絆,不能單單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雖然兩份工都話唔情,表面上係失望的,但內心深處,又有點竊喜。首先,當我想到真係要做嗰兩份工時,壓力便來了,我唔係真係咁鍾意揸車同僱主打交道。第二,如果要做全職,我可能要放底寫書的夢想。兩份工都失敗了,反而看清了初心,寄了信去公園古蹟做義工,做真係有興趣的事情。過去在香港的日子,我不是都是這樣活過來嗎?
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又大一歲了,要再提醒自己活在信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