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1日 星期四

做乘客的滋味

由細到大,都鍾意坐巴士,一邊看窗外移動風景,一邊睇書(可能係咁所以老了近視老花一齊來),忘記時間和地點,隨時下車逛一下再上車,越長途的巴士越要坐,以前70號巴士線,上水到佐敦,沿大埔道經中文大學出佐敦,回想那些坐巴士的歲月,很浪漫。

自從兒子出世,便由乘客轉做司機,表面上好似自由自在,但一旦坐在司機位,滿身責任,除了對車上的乘客(主要是家人)的安全負責之外,也要對其他道路使用者負責。我老爸是職業司機,他曾經問我:車輛最重要的是什麼?我都唔記得自己答什麼,但他說:最重要係Brake,就算無油,車最多唔行,但係無Brake,就一定會發生意外。然後佢又話,開車的最高境界唔係冇撞到其他車,而係唔好畀其他車撞,所以開車唔單止要望前面,更要知道左右及後面的車輛距離。我後來先知,這種態度叫defensive driving,真係開車的智慧。

講咁多坐車和開車的事,因為看了濱口龍介的《Drive my car》,最吸引我的,是這部電影改編自村上春樹的《沒有女人的男人們》,我沒有看過小說,但電影那種內心獨白和演員對話,都令我想起《1Q84》,尤其是家福音在做愛後才進入出神狀態,道來疑幻疑真的故事,事後音會忘卻一切,丈夫家福悠介卻能記下故事,編成戲劇,故事成為了做愛後誕生的事物,都令我想起《1Q84》的青豆。

電影好看,三小時的電影由人物角色的互動發展,導演最厲害的,就是頭半小時直到音的死,都只是楔子,之後家福悠介如何理解自身和音的出軌,才構成電影的主要部份。要理解別人,先要理解自己。身為戲劇演員的悠介,以為很清楚自己,但自我與角色,有時難捨難離,在廣島排練《凡里亞舅舅》期間,他要讓出左軚Saab給渡里美咲,從一直操控汽車的位置,轉到觀察靜默的乘客位置,遇到韓裔夫妻之後,那種無聲手語的對話,映照著他和音那種看來是對話實際是二人獨白的關係,跟高槻耕史在車中討論音那未完成的故事,才願意面對自己對音的無知。

電影的神來之筆,是以多國語言(包括手語)排演《凡尼亞舅舅》,雖然演員之間語言不通,但跟著劇本,故事彷彿又可以延續下去,那麼溝通和理解的關鍵是什麼?言說的雙方如何能夠超越語言而彼此理解?

整部電影的重點,便落在渡里美咲身上。那個對自身悲慘已無感的司機,在聆聽中與他人相遇,聽家福音的聲音、聽家福悠介的處境、聽凡尼亞舅舅的故事,直至家福悠介成為乘客,從演員變成聆聽者,渡里開始言說,在敘事中尋找自身故事的意義。驅車直往北海道之後,在雪中與家福悠介擁抱,他們擁抱對方的同時,也在接受別人的擁抱,全然的開放。

之後,悠介可以演凡尼亞舅舅了,透過角色面對自己,而渡里也不再成為他人的司機了,那輛1986年的Saab成為了她的車,就如自己能決定命運一樣,讓那輛左軚車在左軚的南韓奔馳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