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為學生朗讀

差不多兩星期了,每天都為學生朗讀十至十五分鐘,朗讀了蔣勳先生《感覺十書》中關於嗅覺和觸覺的部份,也朗讀了Virginia Woolf《閱讀隨筆》中的〈怎樣讀小說〉和〈怎樣評判書的優劣〉,我一直播放著Dan Gibson的《Forever by the Sea》和《Rhythms of the Sea》,讓學生在自由輕鬆的氣氛下閱讀和朗讀,當我朗讀的時候,有些學生仍會自顧自的看書,可是我不會干預他們,正如Virginia Woolf所說:閱讀的時候,我們絕不能受常規和慣例的束縛。閱讀是最私密和個人、甚至近乎神聖的經驗,我有什麼權利,干預學生閱讀的自由?


話雖如此,為了提昇學生的閱讀品味,我仍選擇了佳作為他們朗讀。我再次翻開《朗讀手冊》(The Read-Aloud Handbook),提到我們可以在朗讀中,樹立一個閱讀的典範,也可以為孩子創造背景知識和建立詞彙基礎,我們可以將閱讀與愉悅聯繫在一起。秀卓說我看起來容光煥發,我猜是因為我每天早上都為學生朗讀,令我心裡產生種難以言喻的幸福感。


星期一收到學生的《對話簿》(我不想學生硬生生的寫週記,只希和他們對話),他們都喜歡朗讀時間,並告訴我他們故鄉的氣味,我才知道他們有些來自香港的鄉郊,如吉慶圍和華山,有些則來自內地,如貴州和湖南,我不知他們是否自覺,但他們已學習起蔣勳先生(這不正是朗讀的影響力嗎?),他們的文字將我帶到他們的童年,讓我更深入、更立體地認識他們,他們不只有名字、有學號、穿起校服,我還「嗅到」他的童年單純,他們和家人相處時的溫暖,還有在涼風中汗水揮發的氣味。我也不敢懈怠,逐一仔細回覆,享受回信的過程,也追問更多的問題。


明天開始,朗讀時間便要讓位給「英文十分鐘」,我討厭當個守衛,只監管學生是否做功課和練習,書本並非師生之間的高牆,而是我和學生之間的橋樑。書本揭開我們了解與被了解的原始本能(To understand and to be understood)。雖然脈絡和情節完全不同,但我明白《為愛朗讀》(The Reader)中,書本怎樣將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帶著熱情(Passion)連繫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