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嘗試以「最低工資」的政策,分析香港在職貧窮的原因,很多課堂的討論焦點,在於二十八元能否改善在職貧窮的問題,又或者二十八元的時薪會否導致大量低技術人士失業。我認為「最低工資」的研習重點,對通識學生來說,不在時薪多少,而在於「最低工資立法」與過去的津貼措施在本質上的不同。茜茹在課堂上一針見血地說:最低工資政策是政府透過立法迫使僱主承擔社會責任。有研究指出,政府的津貼政策,有時會帶來反效果,津貼越來,僱主越刻薄僱員,因為政府會透過津貼包底。因此,無論最低工資的時薪是多少,以立法方式制訂最低工資,可算是香港工人運動的轉捩點。
敏巧的文章值得同學參考,她從非物質的層次,討論最低工資立法的意義,立場一致,也有駁論,分享如下:
我在很大程度上同意香港政府就最低工資立法,能改善低收入人士的生活素質。低收入人士面對很多問題,例如住屋、飲食、健康、自感受損等問題,很多時候,低收入的原因是他們低技術、低學歷,在惡性壓價下,要改善低收入人士的生活,就最低工資立法是最有效的辦法。
針對惡性工資競爭,最低工資可以使企業在低工資以外,提昇產品及服務質素而提昇競爭力,工人即使是低學歷、低技術,也可以確保有基本生活開支的薪金。而且這也會提升了低收入人士的自尊感,因為可以避免僱主剝削勞工,踐踏工人尊嚴,也避免低技術人士領取「綜援」,被標籤為「懶人」,減少社會標籤問題。即使缺乏政府支援也能自力更生,年紀性別更不會是一個問題,不會再有叫價壓價的問題。就算政府外判工作,僱主也要按最低工資支付薪金。
落實最低工資水平(28元),在香港單身人士來說,可以足夠養活自己,而且有了基本開支,至少不用三餐所苦,自信心提升,減少了生活負擔,有更多時候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工時減少,生活素質也會提升。
雖然最低工資未能保障低技術工人必有工作,甚至會令職位流失,也會造成通脹問題,但政府可以透過既有的津貼政策減少負面影響,要解決燃眉之急,針對工資惡生競爭,最低工資立法是最有效的方法。
最低工資立法的腦海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