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5日 星期五

台灣的《無米樂》香港的馬屎埔


通識電影分享以生活素質為主題,我和秀卓本來選了《種菜日記》,後來秀卓說《無米樂》聚焦於台灣的農業問題,比較適合主題,於是便敲定《無米樂》,我們也邀請了馬寶寶農場的青年農夫,分享他們對香港農業的看法。還記得去年暑假的時候,秀卓問我要否訂購元朗的有機菜,我說不要了,因為我想走進馬屎埔,認識那裡的農夫,和他們建立關係,買他們的菜。我認為踏足農業社區,比起單單買「有機」食物更有意義。我慢慢地走入馬屎埔,認識了九叔和種茄子的婆婆,也認識了馬寶寶的青年朋友。


一邊看《無米樂》,一邊想到高鐵和菜園村帶動香港人反思土地的價值,《無米樂》的老人慨嘆青年人都走到城市,但香港的土地運動令一些八十後的青年重投農業,成為香港農業的生力軍。看《無米樂》想到馬寶寶朋友的生活,人、土地和動物的關係息息相關,愛土地的人,必會愛動物,也會愛生活其中的人。還記得那個星期五晚上,到Becky家作客,看著TV親手下廚,Bella帶來了餸菜,他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玩樂,月露星稀,田螺和蝸牛大概也鑽到田裡大快朵頤,偶爾聽到貓狗對唱。看《無米樂》的時候,更會看到水牛卧在田裡,享受泥漿浴,不願起來。沒有「和諧社會」的口號,只有萬物共生的真相。



《無米樂》的鏡頭真美,那些農人的輪廓、勞動的剪影,為平淡的地平線,添上生命力。從夏至到小暑,立秋又寒露,農夫的生命,相隨跟著四季的步伐,冬至到了,又到感恩的時候。第一次到馬屎埔,看到TV犁地,看到Phoebe除草,後來替他們訂購蔬菜,也知道四時節氣和農作物的關係。清明時節,是換菜的時候,品味當季蔬菜,也能品味四時的變化。



「現代中國」包括「三農問題」(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但奇怪,台灣的農民,再苦也是微笑著。「無米樂、無米樂,心情放輕鬆,不要煩惱太多,這叫做......無米樂啦!」。《無米樂》的老人,充滿幽默感,特寫汗水的面容,是天真的笑容。「稻子不能死,人死了無所謂!」談到農藥的禍害時,老人還笑著說。馬寶寶的TV被太陽曬得黝黑,但每次見到他,都掛著笑臉,他常說:「要擁抱看來不太順眼的事情!」老人家說得好,務農就是行禪,是修養,要甘心忍受,不抵抗。農村是窮的,農民是苦的,農業也是危險的,但台灣和香港的農民,還能在經濟發展以外,找到生活的樂趣,可是中國內地,有些農民(工)連做人的尊嚴也被剝削了,這才是「三農問題」的癥結所在。


謹以Miller的文字共勉:「如果我們(教師)忽視或濫用地球,將無法要求學生能對地球產生這樣的感覺。這不只是強調資源回收和資源的再利用而已,而是我們必須了解到我們是地球的一部份,也就是原住民所說的生活之網(Web of Life)。這種我們與地球緊密相互依存的察覺將會瀰漫在教室和學校裡所發生的每件事情中」(《生命教育:推動學校的靈性課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