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反思型(effective and reflective)歷史教師的特徵

不同的階段,讀Rob Phillips的Reflective Teaching of History 11-18,都有不同的得著。六年前,剛開始統整初中課程,很多技術上的問題要考慮。今日再讀,發現很多「原則」,已潛移默化為教學生活的習慣,像呼吸一樣自然,當然,課堂還有很多要改善的地方,但反思(being reflective)與自評(self-evaluation)已經成為改善課堂的來源。我希望在今年的共同備課,加入教學分享,多與年青教師「務虛」,少談「技術轉移」。畢竟,教學是一門藝術,不是技術。

有效及反思型(effective and reflective)歷史教師的特徵













































學科知識


豐富的學科知識,並且能在課堂有效運用


關鍵項目能在備課階段提出


備課


教案詳盡,且有創意


學習目標清楚,符合學生能力


課堂活動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多樣化的教學資源


教學策略


引入部份能提起學生的興趣及學習動機


講課、解釋及展示清晰、精確及詳盡


提問技巧多樣化,讓大部份同學參與討論


小心設計課堂活動,同學大部份時間都能聚焦


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配合學生的學習需要


運用不同教具


充分利用時間


預留時間總結,鞏固學生學習成果


教學效能


課堂包括全班、分組、兩人一組及個別學習


有課堂規律


對學生的功課抱持較高期望


展現熱誠

Rob Phillips: Reflective Teaching of History 11-18


以下四項原則,就明顯說明,教學不是技術那麼簡單。課堂管理也好、直接講授也好,教師對自身的理解最為關鍵,因為教師不能站在旁觀的位置請學生「入局」(進入特定的教學情境),教師必須和學生一起「入局」。
Smith and Laslett (1993; pp. 3-13): Four major stages and accompanying rules of effec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Rule 1: getting them in


Rule 2: getting on with in


Rule 3: getting on with them


Rule 4: getting them out



我喜歡以下的說話,因為有感染力的「Acting」,必具備熱情(Passion),而熱情必須來自教師自身最深的認同(self-identity)。 


Acting: Teaching is often compared to acting, so why not ‘act’ as though we possess status? The way we present ourselves, communicate with pupils and organize the classroom are vital. Even though we may not feel confident, it is vital that we attempt to present a sense of confidence to the pupil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