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歷史是什麼

我喜歡「史」的像形文字,甲骨文字意象無窮,除了造字者的意思,讀者也能看著文字自行解讀,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史,一隻手拿著筆桿,將過去的事情記錄下來,那些被刻在竹簡的文字,是獻給上天的。我們能巨細無遺將過去的「事情」一一記錄嗎?中一的女同學舉手,說文字沒有可能將「過去」的一切記錄下來。很聰穎的答案,所以「文字記錄」只能呈現部份過去的事情,至於什麼事情要記錄,什麼事情不要記錄下來,則要看記錄人(史者)的選擇了。


「史」和「事」的象形文字其實很相似,只有某些過去了的「事」,才能成為「史」。古人沒有紙章,記錄事情是專門的工作,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手執一筆,喜歡寫什麼便寫什麼,所以,能入「史」的「事」,必然是很重要。說文解字說,「史」字包含著一個「中」字,即是寫史的人,必須能準確地記錄事情,那些寫下來的東西,便成為「史料」。一位德國歷史學家便說過,史學即史料學。他是說,研究歷史的人,只需要盡力搜集史料,將史料看作砌圖,當所有砌圖都按線索排列起來,便能重現過去了的事情。


他的看法,影響了一整代歐洲歷史學家,他們努力地搜集「史料」,建立檔案館,以文字的時光機重回過去。可是,這樣重現的過去就是客觀的過去嗎?有人說,要消滅一個文化,先消滅他們的歷史。寫歷史的人如果不自覺地選擇某一類形的事情,而忽略了另一類形的事情,史料重現的過去便會像失平衡的世界,側向一面。所以,歷史並不單單是史料,不單單是文字記錄,似乎還有更豐富的東西。


雖然我們努力追求過去的真相,原原本本的真相,但如果我們承認,除了乘坐多啦A夢的時光機,我們沒有辦法重回過去,歷史研習便成為不斷求真的過程。我們一直坐著文字的時光機,望著忽隱忽現的過去。史料能呈現的過去,給我們打開一扇窗口,讓我們一窺已逝的過去,滿足我們的好奇心,但史料不能重現的過去,就如遺失了的砌圖,我們要靠想像力填補那一片空洞。


有些同學可能會問,我們憑什麼想像過去呢?不要忘記,歷史的英文是History,即His Story,人的故事(那是重男輕女,女同學也可以說自己讀Herstory)。撫今追昔,我們都是「人」,雖然我們和歷史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時空,但我們都擁有「人性」,看得見的行為背後,藏著沒有說出來的動機,而那些由不同的個人因不同動機做出來的事情,一直影響著歷史發展。所以,研習歷史,也是研究著「人」的可能性。有些人追求權力,有些人淡泊名利,有些人貪生畏死,有些人捨身取義,是什麼讓「人」展現如此不同的生命取向?


歷史不只是「過去的事情」,歷史也不等是「關於過去事情的記錄」(史料),歷史是我們和過去的人和事持續的對話。各位中一同學,歡迎坐上文字的時光機,暢遊過去的時空之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