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3日 星期六

入五

今日正式入五,點到要寫些什麼留個記錄。

一早起身見到阿媽和阿仔的message,祝我生日快樂、身體健康,我立刻回覆一句多謝,願大家都健康。不過,我寫多一句畀阿媽:「多謝你五十年前帶我來到這個世界。」之後跟阿媽視像,見她面色唔錯,講了幾句便掛線。原來今日是阿婆的生忌(農曆),她趕著去跟姨媽阿姨食飯,她問我有冇興趣同一眾Auntie視像打個招呼?我說不要了,好尷尬。阿爸之後傳來吃晚飯的照片,我小時候經常和父母阿妹在那間茶餐廳食下午茶,在街市樓上、超市旁邊,印象中第一次食香蕉船就在那裡(話時話,來英之後才知香蕉船的英文是Banana split)。

坐在客廳回信給一位敬重的長輩,我告訴他今天是我的五十歲生日,不知十年後我又會如何。長輩下午回信,跟我說了一個春秋的故事,主人翁叫羊殖,故事中他並沒有正式登場,只是他的朋友趙簡子轉述羊殖的轉變。長輩說:我在他的心目中就如羊殖,他不知道我十年後會如何,但必然每變益上。看罷,我受之有愧。不過,很感謝長輩的鼓勵。

近日看書,一本圍繞著維多利亞時代博物學家對於「人是什麼」的思考,另一本書則關於哲學與生命問題,談到Stoicism的發展。雖然兩本書的歷史背景完全不同,但生物學家也好哲學家也好,但認真生活的人總會運用理性(reason)理解處身的時代,以及自己可以做的事情。Stoic的哲人希望辨識自己能力所及的地方,做能做的事、然後接受不能改變的結果,對貧病死皆一無所懼,做到心安理得的境界。而維多利亞時代的博物學家,在啟蒙運動之後重新思考人和動物的相異/相似性,並尋找人在自然的角色。我一邊讀、一邊思考:我又處身在怎樣的一個時代?我又可以做什麼回應時代的呼喚?教育、農/園藝、信仰反思、文化研究,興趣太多,沒有狐狸的聰明,又缺乏刺蝟的專注,好像什麼都完成不了。

下午吃過小點便外出走走,行街前先去朋友的後花園收成小番茄。突然記起朋友一年多前跟我談及Huxley的「陰謀」,我那時只認識寫《Brave New World》的Aldous Huxley,所以沒有把他的話放在心上。近日讀的書,正好是Huxley幾代人的故事,所以好奇問朋友他之前說的是誰,他回覆說:Aldous Huxley's brother, Julian. He was a supporter of eugenics and was in favour of transhumanism. In many ways he was finding ways to understand and warp the human mind......Tavistock Institute is a front for social engineering, controlling the culture that is filtered down to us and made acceptable and normal as part of the entertainment and cultural spheres we daily engage in. 我要好好記住朋友的reminder。書的第三部份集中在Human,到時再留意。

收完番茄淋完水,便開車到附近的Retail Park。過去一年多因為控制血糖的關係,體重下降、腰圍也減了,但從香港帶來的褲很多都不合身,所以我經常趁特價買些新褲。今日是三日連假的第一日,很多舖頭做特價,我買了兩條返工著的褲,雖然價錢便宜,但都掙扎了一些時間,畢竟購物這回事與低物慾的理想背道而馳。

回家放好東西後出門吃晚飯,我住在這裡兩年多,只幫襯過一間英式酒吧,但上星期一位香港人街坊介紹我住家附近的一間中東燒烤店,傳來烤魚的照片。好吧,趁生日試一試。我不懂食評,對吃也沒有什麼要求,只能說一句:真係幾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