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學時英文老師介紹我看《Remains of the Day》,Anthony Hopkins和Emma Thompson主演。
當時兩人當時得令,演技一流,加上電影改篇自石黑一雄的同名小說(中譯為《長日將盡》),所以叫好又叫座,耐何我文化根柢不足,只能附庸風雅,未能投入電影世界之中。
在英國生活,遊歷多了,對英國文化的認識深入一些,重看Remains of the Day(電影及小說),開始懂得欣賞其中的韻味。文化這回事,就如醇酒,不懂的人一口喝下,只覺其辛辣(我是其中之一),但對於懂得品酒的人來說,那就是醇厚的味道,或果香、或花香。
今日在海邊小鎮的圖書館靜讀《長日將盡》,講到Stevens開車離開莊園宅邸,駛向鄉郊,他說:「我的眼前是一片又一片層層疊皫畋野。遠處的平野上牲口點點,我猜想是綿羊。右側接近地平線處,我覺得看見了一座教堂的方形塔樓。」
那完全就是我三年前第一次從Bristol開車到Salisbury的感覺。丘陵延綿起伏,一望無際,那個方形塔樓就是改寫人類歷史的大約章(Magna Carta)的收藏之地,那時我冒名而至,為要一睹珍貴的歷史文物。
Stevens離開大教堂,回望教堂,看見「夕陽在那座巍巍尖塔後方漸漸西沉」。那正好是我三年前經歷的情境,十月抵達英國,中秋已過,夜幕提早拉下,小鎮多一份蕭瑟之感。
英國的景色美嗎?這是很多香港人討論的話題。初來英國,滿目田園風光,充滿異國風情,但日子久了,再好的也看膩,很多人又說懷念大城市的恢宏。不過,對我來說,牧野田園是百看不厭的。正如Stevens所說,英國「美得從容寧靜」,有一種「克制感」,不用大肆喧嚷,一切顯得安然。
離開圖書館,走到大街,我駐足抬頭看那些歷史建築,每一座都接近二百年的歷史,有些是愛德華式的紅磚屋,有些則是方方正正的大理石建築,山牆有不同的裝飾,Green man的神情面貌都不同,每一間屋都訴說一段歷史故事,可惜我仍未聽懂。
希望將來我不單能聽得懂這些歷史建築的語言,甚至能和它們交流、對話,在歷史的時空相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