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0日 星期三

現代世界的起源

當我對中一級同學,講解希臘-羅馬文明的起源時,不斷思考希臘文明對現代世界的重要性。尋根之旅是這樣的,現代世界深受工業化影響,而工業化起源於西方,歐美的現代文明始於文藝復興,而那個時期要復興的,是曾經失落過的希臘-羅馬文明,這樣追本溯源,拉近了希臘-羅馬文明和我們的距離。有人甚至宣稱,現代先進的文明是拜西方文明所賜,而一切優越性都藏在希臘-羅馬文明之中,所以我們要好好認識希臘-羅馬歷史,好像這些先進的基因能普及全世界。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羅伯特‧馬克斯的《現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生態的述說》便是要重新審視以上的說法,他認為歐洲根本沒有所謂的「興起」過,歐洲人也不要自以為是地,以為自己遺傳了超人的基因,可以傲視其他文明。作者說,歐洲的工業化只出於歷史的偶然,歐洲的生活模式影響了全世界也並非歐洲人的功勞。他從全球的角度,亞洲、歐洲和非洲的互動說明了以上觀點。我認為這本書值得我們細讀,從今天開始,我會逐章記下來和你們討論,希望彼此交流歷史研習的心得。

本書的第一章是〈西方的興起?〉,作者認為歐洲人安排世界的模式最終影響了全球,並非「進步」的結果,他甚至質疑應否以「進步」形容過去二百多年的發展。首先,作者認為世界上根本沒有嚴格劃分的歐洲和亞洲,歷史的進程更不受「國家」的疆域限制。另外,如果我們「迷信」歐洲的進步,便只會盲目抄襲歐洲人自稱的「進步」元素,例如自由市場或全球貿易。就好像獅子說當上百獸之王的秘密就是要捕獵,於是斑馬羚羊紛紛去捕獵,結果獵物不成,反而倒死。首先,獅子只是貓科動物,是否百獸之王,見仁見智;另外,吃肉不見得比吃草更優秀;最後,斑馬和羚羊都餓死後,獅子也會餓死。如果我們相信要有跟隨歐洲的發展才會進步,會否好像那改吃肉的斑馬和羚羊?

要研究歷史發展,作者提出了三個很重要的概念,包括歷史的偶然性(historical contingency)、偶然事件(accident)和歷史的偶合(conjuncture)。他認為歐洲主導了全球發展,並非不可避免的(inevitable),簡而言之,歐洲並非命中注定要控制全世界。科學兼歷史學家Karl Popper便大力反對歷史主義(Historicism),即歷史發展「必定」朝向某個方向,作者似乎呼應著Karl Popper的進路,指出西方(歐洲及美國)的工業化及後來的後展,只是歷史的偶然事件,例如英國座擁豐富的煤礦,明代中國大量需求白銀,氣候變化等等,其中並沒有任何單一因素,讓歐洲「必然」冒起,繼而影響全世界。作者語重心長地說:「世界本應是迥然不同的一副面孔。直到大約200年前,人類管理自身、促進人口增長的最佳方式還在亞洲、非洲、中東和美洲的地域廣袤的帝國。如果不是一系列的偶然性、偶然事件和歷史的偶合,我們也許還生活在一個農業帝國的世界中。」

由於歐洲模式的影響力只屬偶然,我們便有責任將所有歷史偶然因素都找出來,怎麼找呢?作者運用了很好的比喻:歷史學家好像在街燈下努力尋找丟失車匙的醉漢,當警官問他為什麼只在那裡找時,他說「因為這裡才有燈光」。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要認為歐洲歷史發展,單看歐洲(包括希臘-羅馬文明)並不足夠的,必須要從全球入手,把整個世界作為研究位。世界不是只有一個中心(無論是歐洲、美國、中國、日本或印度),而是多中心的(包括橫跨歐亞的幾大區域和美洲),而中心之間亦交織著不同的網絡,而網絡可能比中心更重要。

看見導言,我明白了近年的歷史書,都是朝著「全球史」的角度重新解釋歷史,例如《文明之網》和《食物的歷史》等書,我更明白許倬雲先生也是以全球史的方法,重新解釋中國歷史的發展。各位朋友,你們又有否讀過一些以「全球史」方法的好書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