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測驗分析:中國改革開放與城市居民的生活素質

剛批改同學的測驗,雖然中四快完結,很多同學還未能認真審題。為了讓同學更了解通識科的答題技巧,我分析了不同程度的答案,讓同學更把握答題技巧。


參考資料:




























時期


三大件


20世紀70年代


手錶


自行車


衣車


20世紀80年代


冰箱


彩電


洗衣機


20世紀90年代


空調


音響組合


錄像機


21世紀


房子


車子


鈔票


 問題:「中國改革開放大大提高了內地城市居民的生活素質。」你在甚麼程度上同意此說話?參考資料,並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10分)


這是頗常見的通識科題型,同學需要判斷「中國改革開放大大提高了內地城市居民的生活素質」的說法,是否有足夠理據支持。不過,同學在判斷之先,必須認真審題,按照題目所含判斷的邏輯和論點,提供相關細節。表面上,同學只能支持或否定「中國改革開放大大提高了內地城市居民的生活素質」這個單向的說法,但仔細分析,同學將會發現題目隱藏了很多歧義,有待澄清。例如:


1.      什麼內地城市居民?城市戶籍居民或是非戶籍居民(農民工)?


2.      什麼生活素質?除了經濟的生活素質,是否要討論政治、社會、文化和環境的生活素質?


3.      改革開放指的是原則,還是某些具體政策?


題目經分析後,便出現以下的邏輯關係:


1.      「引入外資→內地城市戶籍人口的經濟生活素質」


2.      「增加就業機會→內地城市非戶籍人口的經濟生活素質」


3.      「粗放管理→內地城市戶籍及非戶籍人口的環境生活素質」


4.      「人均收入的增加→內地戶籍人口的福利/非戶籍人口的福利」等


由於問題涉及「在甚麼程度上/何等程度上」的提問用語,同學還須留意:


1.      在確定「程度」時,同學必須分析改革開放對「城市戶籍/非城市戶籍」居民的不同生活素質的影響,以呈現「內地城市居民生活素質的提昇」這句說話本身包含的矛盾與含混之處。


2.      若沒有就「內地城市戶籍居民/非城市戶籍居民」及「經濟/非經濟生活素質」分析,是很難確定「程度」的。所以,分開處理「內地城市戶籍居民」和「內地非城市戶籍居民」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


最後,同學必須留意,不要被「資料」牽著鼻子走,「資料」提供可能有用的論據,但同學千萬不要以為資料呈現的,是最主要的論點。以下就同學的表現逐一分析。


同學A的答案:



以同學A為例,她一開始便說明「很大程度同意此說法」,接著指出「中國改革開放,令中國的經濟有很大增長…提高人民的生活素質。」她引用了資料說明,中國人的消費力越來越強。明顯地,她沒有分析題目的內在矛盾,亦被資料牽引著作答方向,未能提出資料以外的論點。


同學B的答案:



同學B的問題,就是被資料牽著鼻子走,不斷以資料說明改革開放與內地城市居民的生活素質的關係,沒有清楚審訂題目,指出題目的含混之處。


同學C的答案:




同學C的引言,明顯比同學AB為佳。他除了引用資料,指出以經濟數據為主的生活水平提升外,還分析資料的局限,指出生活素質還包括政治、社會等其他範疇。


同學D的答案:




與同學C比較,同學D的表現更上一層樓。她不單將生活素質分為不同範疇,更將內地城市居民,分為有戶籍的居民及沒有城市戶籍的農民工,將題目的內在予盾呈現出來。因此,她的論點和立場大致上吻合,即對有戶籍的城市居民而言,改革開放的確提昇了他們在經濟範疇的生活素質,但對農民工而言,則有保留。


同學E的答案:



同學E的文章,立場和論點皆一致。更重要的,是他引用了非常具體的改革開放政策,說明「改革開放」與「城市居民的生活素質」的關係。例如,他運用了「特區」、「入世」、「城市福利」政策,指出城市居民在經濟及社會生活素質的提昇。另外,他亦考慮到非戶籍人口的問題,所以他在最後一段,指出農民工並非主要的討論對象。論點雖然牽強,但至少他有思考這個問題。他在駁論部份處理不足,但文章的組織結構比之前的三位同學嚴謹,以「首先」、「另外」、「入世後」、「可能有人認為」為段落之首,立竿見影。如果他能兼顧農民工的生活素質問題,以及運用更多資料,分數將會更高。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學生的早會分享:文人的傲骨

聽睿智同學的早會分享,我熱淚凝眶。文人的傲骨,也是知識份子的精神支柱。讀聖賢書,所為何事?同樣的問題,我每天都要直視、回答,不過我明白,我窮一生之力,也只是貼近答案,而不能完全找到答案。我衷心祝福睿智同學找到同路人,因為清醒的人生,免不了痛苦;但未經檢驗的人生,不值得活,這是蘇格拉底說的。這條路很難走,特別是充斥犬儒主義的香港社會,學習享受孤獨的況味吧。感謝睿智同學,得到他的同意,將他的早會分享放在這裡。


甚麼是文人?


一般人眼中,文人大概是一些知識廣博,或者整天作文寫詩的知識份子。他們可能會講求一套文人的自我修養,又或者是要以救國救民為己任,以文救國也許是他們的使命。


但歸根究柢,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文人有文人的傲骨。


我不敢說自己是文人,但首先我相信在座所有的同學都算是讀書人。讀書人也應有讀書人的氣節。


甚麼是讀書人的氣節?這種氣節我認為包含以下幾點:敢於求智求真、做人剛毅正直、不屈服於難阻、並且堅持正義和公義。


讀書人的氣節和文人的傲骨是類同的,我認為兩者差別在於境界的高低,還有知識的廣博,也許文人的傲骨會顯得偉大一點,因為文人的知識和眼光決定了他的能力和胸襟,以致可以達到「救國」的層次。


對於我們這些讀書人來說,「救國」也許離我們很遠,也好像不關我們的事,但我想強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八個大字是我張貼於中文學會的壁報板上,所謂天下興亡的責任絕對不是純粹基於民族情懷,甚至不是血濃於水,民族大義、中華兒女這些通通都可以暫不理會。


但至少作為一個學子,我們學習知識,讀聖賢書,學習道德、公義,追求智慧、追求真理,我們難道就沒有一丁點的責任,去忠於良心、公義、忠於真理,至少對得住我們所學的一切。


否則,我們是白讀書,是虛偽,是無動於衷!


何為救國?國以人為本,天下理應乃天下人的天下。


那麼,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天下的每一個人,也有資格、亦都有權利去追求活得更好、活得更有尊嚴、甚至活得更加的幸福呢?要救國,就要先使國民得到幸福,國民受盡苦難,也可以說這個國家受盡苦難,所以救人即救國,救國即救人。


有人會問,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學生,救國救人?談何容易?


其實,書生不一定要論政,甚或提出甚麼驚世大道理,只要從個人開始,改變生活上的一點一滴,行事為人剛毅正直,實踐追求真理、追求智慧的心,堅持正義公義,並且不屈服於難阻,這便已經盡了作為一介書生的責任。


然而,現今的社會,是否有足夠的空間讓我們盡這個責任呢?


不是很遙遠的事情,只有幾百年前,想我中華大清帝國,文字獄曾經大行其道;其實不只清,還有不少朝代也有過文字獄。而我們現在,中國大陸,以言入罪屢見不少,劉曉波、譚作人還在坐牢、趙連海仍然被軟禁,艾未未至今仍然失蹤。


再追溯我大明江山,錦衣衝權傾朝野,實行特務統治。現今網絡警察有過之而無不及,上海市一位女士,普通百姓,只是路過茉莉花行動的藝術表演,拍下了一幅照片,放在博客上,幾日後便被中國政府以「尋釁滋事罪」拘捕。


再久遠一點,自二千年前贏政統一六國建立大秦帝國,自始歷朝帝王一代一代地登基,一直到一百年前辛亥革命,才推翻了帝制。然後直到六十二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正式成立。結果,一黨專政,孫中山提倡的民主實現了嗎?


我們還在這個共和國裡面看到甚麼呢?


究竟在現今的中國,文人的傲骨還值幾多錢?


中共建政六十二年,首二十七年為毛澤東時代,毛死前的中國可用一個字來形容:亂。


先 有一連串政治運動包括有鎮壓反革命,清洗國民黨殘餘分子,然後有三反五反、反右運動、大躍進、三面紅旗,然後有人類歷史上最瘋狂的一次民族自我清洗運動 ──歷時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將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至少有大半被破壞,整整一代人有大半的文化傳承者被殺害,結果就是直到1979年毛澤東去世時的那一 刻,大家才赫然發現中國文化出現了斷層,五千年的華夏文明被我們用短短10年時間抹去得幾乎一乾二淨。


中國人的核心價值失去了,那些我們祖宗格守傳統美德幾乎都被遺忘,於是在這種迷惘無助之下,中國人民一於抓緊人民幣,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光輝的帶領下一同發展經濟,齊齊「搵銀」。可以說,由那時開始,中國人的核心價值就是錢。


為了錢,中國人甚至可以埋沒自己的良知,出賣自己的人格,甚麼氣節甚麼傲骨,已經變得一文不值。


地溝油、毒奶粉、毒大米、蘇丹紅、蠟火鍋、大便臭豆腐、假雞蛋、假疫苗、假證件、假信用卡,假文憑、假履歷、假鈔、假印、假作真時真亦假…總之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假不到,問你服未?


你說如今的中國變成了甚麼?我只能夠說一句,身為中華兒女,我感到:痛心疾首!


我不死心!讀書人的氣節,文人的傲骨,是否已經不復存在?幸好不是。


譚作人是好漢子,劉曉波也是!在現今的中國,還是有些一身浩然正氣,敢於伸張正義的讀書人。


不過,問題是,現今的社會,是否有足夠的空間讓我們盡一介書生的責任呢?「文人」的生存空間,竟會愈來愈小。


是不是要維持公義,就是「尋釁滋事」,然後被抓去坐牢呢?是不是要讓人民活得更好,就是「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然後過11年的牢獄生活?


文人的傲骨,其偉大之處就在於,就算遇有困難、遇有阻力,也始終如一,懷著正直的心而勇往直前,不畏強權或權貴,卻敢於發聲。


就好像我國古代一些忠臣冒死進諫般,例如比干、魏徵、伍子胥等。


可惜,忠臣難當。比干被挖心而死,魏徵死後甚至連墳都被人拆了,伍子胥也被人賜死。


我們深知道,這個代價是非常的沉重,我們未必承受得起。讀書人,未必都有這個能力去承受,但理應有這個心。


然而,我們似乎都失去了這個心。


為甚麼呢?那自然有好多的因素,政府的打壓是一大主因,但作為一個小小的學生,我只想問:我們現在處於一個甚麼的教育制度?求學?不,是求分數!


還有幾多個人在學校裡,會為了興趣而追求知識,又剩下多少人,會為到學到課本上的新知識而感到快樂呢?


我並不是說沒有,而是這個教育制度已經蠶食了絕大部份的學生,使他們的學習的唯一目的就是考上大學,取得高學歷,然後找到工作,得到高薪水。


在這種無比「現實」的環境之下,學生一方面要被無盡的競爭壓抑得透不過氣來,同時意志也被磨滅。在這種情況下,誰還有心情去計較作為一個讀書人的態度和責任呢?


而由於今日的時間實在不允許我再詳細深入地分析,我只能夠以作為一個學生,個人對香港教育制度的回應來收結,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反思:


香港的教育實在是扼殺了學生的思考,這是思想上的謀殺,使學生成為一個又一個的機器人。而作為施行教育的學校,則成了一間又一間的工廠,大批生產機器人,只有少數學生能夠逃出生天。


這是一個成功的教育?這是一個失敗的教育!一個可怕的教育。


學校,是教育學生的地方,也是社會的一個縮影。


我衷心希望,學校能夠有足夠的空間及自由,讓學生能夠於思想領域上馳騁;我亦衷心希望,社會同樣有這樣的空間及自由,更重要的是我們有這一份包容,使文人的傲骨不至於被埋沒,勇氣亦不被磨滅。)


我希望,香港的教育,能夠教育出一班有承擔、有責任的讀書人,續我中華文人傲骨,不要讓中華文化的光輝,就此斷送我們這一代的手裡。


而更重要的是,在座的所有同學,作為一個讀書人,我們撫心自問,是否應該有這份覺悟,文人真正的傲骨,是哪怕現實有多困難、有多無奈,我們仍然選擇勇於去闖,忠於真理!


雖然我們個人的能力,也許很小;我們對社會的影響,也許不大;但是否意味著,我們就這樣甚麼也不做呢?


我雖然不是文人,但作為一個讀書人,我願意承擔,堅負起讀書人的氣節,傳揚我中華文人傲骨!



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醉翁之意不在酒

終於,和庭、堅相約,到電影中心看電影。堅愛看電影,中四那年,我鼓勵他多寫影話,還記得他寫了一篇《末世凶煞》(Cloverfield)的影評,有洞見。後來不是他的班主任,在校園碰面,也少談電影。終於,一等再等,一次偶遇,一起出城看《野獸家族》(The Animal Kingdom)。說實話,醉翁之意不在酒,師生在校園碰面,沒有閒話。不是沒有話可談,而是大家都沒有閒情。還記得我讀中學的時候,學生遊手好閒,老師也是遊雲野鶴,師生見面,東拉西扯,很多閒話。不過,正正是「閒話」,讓我們認識老師的真性情,也從老師身上學做「人」,那時候,師生都沒有甚麼禁忌,不用擔心政治不正確,百家爭鳴,左右不分。和庭、堅一起看電影,讓我重拾那種感覺。就這樣,我們穿過週五的黃昏,一起出城。


當然,堅、庭都不是那些怕寂寞的少年,我們寧可一個人走入戲院,也不會將電影院當作交友的場地。不過,認真看電影的人,都希望映後再談,切磋交流。薷急不及待說,配樂過了火位,完全不給觀眾感受的空間。堅補上一句,謊死觀眾睇唔明,電影講得太白了,好難頂。我說,機關計得太盡,情節太刻意。你一言,我一語。庭還是一臉幽鬱,靜靜地聽。我們走到麵店,繼續未完的話題。我們嘗試拿史高西斯的電影作比較,也談我最近看的卜洛克(Lawrence Block)小說。我說,卜洛克小說的世界,都同樣荒誕和難以理解,但故事本身有其生命線,作者只是小說世界和讀者的中介,太刻意,讀者心裡駁故,敘事的魔力便會消失。


說起卜洛克,我也要感謝庭。有一晚,在餐廳碰到庭,談起朱天文的《荒人手記》,他說:只看了百多頁,看不下了,怕自己也成了荒人。回想我看《荒人手記》,已是十多年前的事,那時我也沒有讀完。聽庭一說,決心再讀,那夜回家,在書櫃找回《荒人手記》,一口氣讀完,我明白為何自己十年前沒有讀懂。未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樸鼻香。沒有經歷的人生,再多讀,也只是附庸風雅。我一直以來,活得太正經,現在重溫荒人的世界,只能遺憾自己錯過了離經叛道的歲月。算了吧,錯過了的也不能追回來。但朱天文提醒我,很多導演和作者,是生命的嚮導,卜洛克便是其中之一。所以,我才讀他的《每個人都死了》(Everybody dies)。


我少讀偵探小說,但連侯孝賢和朱天文都愛讀的偵探小說,應該值得一讀吧。果然,卜洛克筆下的偵探馬修,並非福爾摩斯般的神探。太多偵探運籌帷幄,將世界操控於股掌之中,甚至成為世界的主人,我甚至覺得,神探太超然了,只要人膜拜,失去了凡人的魅力。但馬修不是這樣的,卜洛克的小說,有時要接受宿命,有時要對抗宿命,世界與馬修不斷角力,善惡難分,生存是掙扎,那種掙扎甚至帶一些宗教情操,要廣濟天下,還是獨善其身?所以,馬修自稱是個滴酒不沾、卻嗜喝咖啡的酒鬼(很想逃避世界,卻迫自己清醒面對世界)。於是,讀著卜洛克的小說,看《野獸家族》,便覺得墨爾本的罪犯家族不算得什麼,講到最後,只是慈母多敗兒的道理。


聽說,庭喜歡讀朱天文的小說,堅卻愛上朱天心的文字,他們希望看侯孝賢的電影。我立刻將收藏的《童年往事》、《戀戀風塵》和《戲夢人生》都找出來,接下去,還有楊德昌的《牯嶺街殺人事件》和《恐怖份子》。這,是我理想的教育,也是我對抗宿命的方式。


2011年5月21日 星期六

明天的禱文:為國內的人權法治祈禱

主上帝,


求你賜福我們的國家,


讓國家領導人,都能按著你的旨意管治大地和人民。


國家雖已進入繁榮盛世,但仍有很多人飽受抑壓與屈辱之苦。


汶川地震已三週年,很多遇難學生的死因至今未明,死難家屬仍苦在哀慟之中。


那些勇於為死難家屬尋找真相的人,卻不斷被關押。


譚作人從被捕至關押,至今已超過兩年;


發起公民調查、搜集汶川地震遇難學生姓名的內地藝術家艾未未,已被拘捕超過五十日。


經濟發展不會阻礙我們對公義的追求,


我們祈求中華大地的人民,都得上主在天上的垂顧,


並能享受自由、民主、法治、人權,


讓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


求主垂聽。


2011年5月20日 星期五

學生作業:中國農村改革

很多教師認為「現代中國」的單元很難,為了提高教學效能,我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組別,一組處理三農問題的現況及成因,另一特別處理「入世」與三農問題的關係,最後一組分析中國政府的回應。從閱讀資料、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到組織論述,都由學生包辦。當然,我在不同的階段,都要協助及修正學生的學習成果,還要幫助他們走高一點,看闊一點,將不同組別的小圖像,整合為改革開放的大圖像(相對而言)。我和學生都屬於通識的學習社群:第一,當然是我教學生;第二,學生互相學習;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也從學生身生,學習如何教通識。以下是振光和子健的文章,雖不是專家之言,但卻是同儕學習的最佳示範。


中國加入世貿,對於中國農業帶來甚麼衝擊?


這些衝擊又會帶來甚麼影響?


首先,中國加入世貿後,中國農業一定會受到影響。歐美國家的農產品以現代化技術生產,無論成本及價格都低於中國的農產品,若向中國傾銷農產品,便會令內地農民的收入下降,而且中國農民佔人口的大多數,若沒有相對策略,必定拉低內地農民的生活水平。


另外,當中國輸入外國農產品時,中國的農產品卻未必能打入外國市場。作為戰略物資,為了維持農產品的競爭力,歐美等發達國家將會以補貼農產品,壓低農產品的售價,成為自由市場的大贏家。另外,外國政府亦可透過控制農業技術及物資,拉高中國農產品的成本,令中國農產品價格上升,或減少農產品產量。


假如中國未能妥善處理入世對農業的衝擊,農村經濟會進一步惡化,農民的購買力亦會下降,從而影響中國整體經濟的發展。除此之外,現時國有的農業企業會被迫關閉、停產或合併,小農民會失去就業機會,繼續務農的人,亦因農業價格不穩定而影響收入。


總括而言,中國入世對農民的響相當大,中國的農民負擔重,收入相對愈來愈少,加上徵地問題,長遠而言會影響中國農業的發展及穩定。中國政府在十二五規劃中,將重點放在解決三農問題上。中國政府如能以調控措施,扶助農民及農業,亦可以將衝擊化為機遇。


評估中國政府就解決三農問題所提出措施的成效。


中國農村在改革開放初期非常成功,農民收入大增,直至中國加入世貿,城市居民收入遠超農民收入,三農問題浮現,中國政府亦作出回應,推出政策和措施,解決「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的問題。


中國政府提出過很多農村改革措施,而我選擇的措施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取消農業稅」、「農民養老金」和「家電下鄉」三個措施。


首先是取消農業稅。中國政府自2006年開始廢除《農業稅條例》,中國延續了二千多年的「皇糧國稅」成為歷史。中國政府所以取消農業稅,就是要減低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城鄉的平衡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但是,事實上,農業稅取消後,鄉鎮失去了主要的收入來源,對鄉鎮的財政收入造成巨大的衝擊,於是,鄉鎮最終要農民攤分雜費。另外,農村一直存在著債務問題,取消農業稅之後,沒有了中央大力量的轉移支付,債務難以化解。因此,取消農民稅只是中央政府的政府方針,要實際惠及農民,還須要地方的配合。


接著就是農民養老金的措施。2009年國務院發佈了《國務院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主義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大概的意思是年滿六十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有農村戶籍的老年人,能夠獲得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準,每人每月55元。雖然這個措施仍存在爭議,例如對國家構成的財政壓力和農民/非農民的處理方法等,但我認為實施農民養老計劃的方向正確,由政府承擔部份社會對農民的社會責任,亦有助提昇企業的社會意識。


最後的措施是家電下鄉了。鑑於金融海嘯令消費性電子產品外銷的需求減弱,中國政府在2008年實行了家電下鄉計劃,鼓勵全國非城鎮戶口居民購買彩色電視機、雪櫃、洗衣機及手機,國家會按產品售價百分之十三給予補貼。這項措施不單止減低了金融海嘯對中國製造業的衝擊,亦提升了農村人民的生活水平。雖然有人質欵農民的消費力弱,未必能受惠於政策,但中國政府以政策刺激內需,縮窄城鄉家電普及率,絕對能改善部份農民生活水平。                                                                                               


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給城規會的信

通識科將生活素質及政治參與分為兩個主題,但生活卻不能分割為生活素質及政治參與,政府如何管治,我們如何影響政治施政,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素質。就以南丫島為例,發展商申請改變南丫島的農地,發展為低密度住宅。對於少數人而言,能將水清沙幼的南丫島景色,盡收眼底。閒時在附近的遊艇碼頭租船出海暢遊,簡直人間天堂。可是,以南丫島為產卵地的綠海龜命運會如何?南丫島會否成為富人的另一個私人樂園?在香港的架構之下,我們只能以發信的形式,影響城規會的決定。請問,那些代表漁農業的議員,有沒有為香港農業的未來發聲?功能組別,說到底,只是既得利益者的分豬肉遊戲。各位同學,你們也可以寫信的方式,表達你們的訴求,學以致用。我給城規會的信如下:

 

敬啟者:

 

「反對」南丫島的Y/I-LI​/1發展項​目

 

本人為中學教師,一直關心香港農地的保育問題,知道有發展商正申請改變南丫島的土地用途,以發展旅遊及低密度住宅,特致函城規會,反對有關的發展項目,理由如下:

 

第一,食品安全方面,在國內及日本食物安全的問題成疑下,香港政府有責任確保本地農業有足夠的供應量,滿足本地需求。由於現時本港農產品以入口為主,香港政府並未能對食物生產地進行監管工作,如果香港政府維持戰後對本地農業的扶助政策,有助香港市民選擇由香港政府監管下生產的本地農作物;

 

第二,生態方面,香港農業除了具備經濟價值,發展有機農業外,亦能維持香港生態的多元性,除了候鳥和留鳥之外,南丫島還有緣海龜及盧文氏樹蛙。香港政府應該鼓勵有機耕作,以達致生態、經濟及民生之間的平衡,而不是按現時的做法,先破壞後補償的方式,割裂地處理生態和經濟問題;

 

第三,文化方面,香港農業承載著中華文化傳統,圍村及祠堂故然是有形文化的代表,但孕育有形文化的正正是無形的農業文化,保留農地及鼓勵香港市民參與農業,本身便具有中華文化的傳承意義,將農地發展為低密度住宅,將嚴重破壞農業及相關的無形文化遺產。

 

香港政府應該重新檢視現時漠視農業及農地的做法,不單是南丫島,香港政府應該繼續保留南生圍及施政報告提出粉嶺及上水的農地,禁止改變農地的用途,政府更要積極扶助本地農業,以有機耕種,達至生態、經濟及文化的可持續發展,亦令香港的下一代能享受安全的本地食品、多元生態及傳統中華文化。

 


2011年5月12日 星期四

歷史課程的國民教育

去年底,我收到學生的信,說我不愛國、太主觀,影響同學對中國的印象,信很長,也很具體,我很欣賞同學認真思考我的課堂,所以也不敢怠慢,寫了一封回信。過去半年,我們還斷斷續續交流,談趙連海和劉曉波,我們的意見不盡相同,但至少大家無所不談,願意坦誠分享,同學至今還認為我不「愛國」,但我並不介意,因為大家能無所懼怕地談「愛國」,便是國民教育的開始。國民教育,何須國民教育科?我的回信如下:


Y 很高興收到你的來信,我教學十多年,第一次收到如此認真思考課堂的來信,我希望能夠繼續和你通信,和你分享,讓我們彼此認識。我經常說,我從學生身上學到的東西,並不少於學生從我身上學到的東西。我希望藉此機會,向你說明我的教學理念,也分享我對歷史問題的一些看法。


先說秦始皇吧。我一直都喜歡念中國歷史,中國歷史也是我的強項,我是靠中國歷史的分數入讀大學的,直至高中時代,我還認為秦始皇統一文字,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且看歐洲雖小,但小國林立,各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在歐洲旅行便感到其中的不便,但我們中國則不同,我們雖然口音方言各異,但文字統一,廣東人不懂普通語,也能以紙筆代口,這是秦始皇的功勞。可是,當我再思考秦始皇時期的人民生活情境時,我便開始質疑:秦始皇真的為了將來人民的福祉而實施統一政策嗎?還是他為了滿足個人的權力慾,犧牲了一整代秦人的幸福,強行統一政策,這政策卻無意地為後世帶來一些方便?讀書的時候,老師都說秦的統一開啟了後來中國的太平,但我越讀中國歷史,越發現很多專制皇權的受害者,他們都被專制的君主迫害,甚至太史公司馬遷,也受害於漢武帝。於是,我又不禁想到,皇帝專權、行郡縣、消滅六國文字的政策,雖然減低了地方之間的鬥爭,但有多少人為此而犧牲。



我就是這樣讀中國歷史長大的,我曾經為秦始皇感到自豪,為中國悠長的歷史感到光榮,但當我越深入去了解,越不寒而慄。中國歷史是血染的朱砂畫。所以,我很努力地找資料,讓你們知道秦人的痛苦(例如那些「生男慎勿舉」的歌謠),我只希望你們除了看見宏偉的國家,也看見那些吶喊無聲的歷史人物。我的課堂可能偏頗,或許令學生誤會他們要討厭他們的國家。但不是的,我更希望他們去愛那些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真真實實、有血有肉的人。



的確,我出生於殖民時期的香港,曾經以身為香港人為榮、恥為中國人,我還記得小時候回鄉,都要提醒鄉友我的香港人身份。不過,一件歷史事件徹底改變了我,讓我知道我是個不折不扣的中國人,那就是一九八九年的六四事件。我看著北京的學生,在天安門廣場靜坐,要求反貪腐。開始的時候,我還是當鬧劇看,直至坦克入城,血染天安門,我哭了,真的哭了。我問自己,為何那些前途錦繡的學生為著人民的福祉而犧牲性命?小時候,我都相信讀書是為了自己的前途,但北京學生(劉曉波便是其中之一)讓我知道,那就是中國學人的氣度與風骨,還有向當權者說不的勇氣。


Y,你知嗎,有多少香港人,口口聲聲愛國,但他們只是愛權力!有多少香港人,口口聲聲愛中國人民,但他們只是愛中國的人民幣!你看某些香港的投資者,在內地生產電芯,但完全無視中國工人嚴重中毒(鎘);十多前年深圳致麗大火,燒死數十個女工,就因為香港廠家把她們關住了。美國哲人Thomas Paine曾說過:It is the duty of the patriot to protect his country from its government.(愛國者的責任,就是保護國家,免受政府之害)。Y,我愛中國的土地,所以我教學十年,不斷帶學生到北京、內蒙古、絲路、西安、開封,讓學生也能愛上這片綻放異彩、山川河嶽景色各異的土地。我愛這片土地,所以我希望學生踏足國土後,能一起保護這片土地,不再容許商人以「血本換資本」;Y,我愛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所以我多麼渴望和他們一起生活,讓學生在交流團中和他們做朋友,彼此了解。我愛這片土地的人民,希望他們回來後,努力在香港這片仍然自由的角落,為國內的朋友打氣。



Y,你對了,也錯了。我從來沒有掩飾我對專制政權的厭惡,所以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時,我請朋友替我在衣服上寫了「悲憤」兩個字,表明我對美國霸權的厭惡。當陳毓祥先生在釣魚台附近溺斃時,我上街吶喊,抗議日本的軍國主義。我厭惡一切的專制政府,包括自己國家的政府,因為專制政府經常是國家最大的侵略者。不過,你錯了,在厭惡的背後,是對中國土地和人民的深愛。愛並不在言語上,而在行為上。希望我們的交流會一直延續,話天南而敘古今,我希望更認識你,也希望讓你更認識我。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教師的懦弱

馬家輝在明報副刊,寫了一篇〈孫明揚是好人〉,指出教師其實可以借國民教育科,多談艾未未、劉曉波、趙連海、馮正虎等,教師畢竟是教育中最關鍵的環節,何不偷天換日,將灌輸式的國民教育,變為批判式的國民教育?他更說:「如果你(教師)避開,只是你懦弱,只是你自我審查,別把責任怪到衰病孫公頭上」。其實,有膽色的香港教師大有人在,沒有國民教育科的時候,很多學校每年都會記念六四,很多教師也會在早會週會中史世史通識科大談艾未未和劉曉波。只是他們化整為零,分散在不同的學科,在自己的學科內引入(批判式)國民教育,與學生討論現代中國的問題。當然,意見不同的大有人在,但他們既不會闖進你的班房和你對質,他們最多在學生面前說一些「客觀」和「中立」的觀點。例如,每年六四,都有教師重申北京不應血腥鎮壓天安門學生,然後有教師又對學生說北京學生當年也有錯,如果北京不用武力清場,後果不堪設想。有些教師大聲疾呼、有些悄語低聲、有些沉默是金,有些指桑罵槐,不論觀點如何、方式如何,都是國民教育。國民教育,就在你一言我一語之間,學生自會思考。


縱然大家都對「道理」有不同的理解,但都嘗試以「理」服人。有些教師會強調「功利主義」的取向,即國家為了維持穩定,確保經濟增長,以促進大部份中國人的福祉,消滅異見在所難免;有些教師則以德性為基礎,強調劉曉波和艾未未等維權人士對公義的追求,值得學生學習,並指出國民必須具備的德性。學生也不是白紙一張,其實學生從教師的口中,已認識教師的價值系統,亦從判斷是非、感受好惡中,建立自己的價值系統。教師之間也明白,教師群體之間充滿張力,就如行星繞著太陽運行,各按自己的軌道,火星不要撞地球。不過,一旦國民教育成為必修科,情況可不同了。本來充滿張力的隱蔽課程,變為正式的權衡角力。香港教師從來不怕得罪教育局,正所謂山高皇帝遠,你管得幾多。不過,如果會得罪的,是朝見口晚見面的同事,情況會如何?其實,教育局很清楚香港教師的弱點。教育局將國民教育的問題拋給學校,自己放好椅子,隔岸觀火,看學校內不同立場的教師自由摔角,在跟紅頂白的形勢下,寒蟬效應一觸即發,最堅強的教師,也可能孤單得敗陣下來。教育局沒有立場嗎?也未必。兩三年後必會出現教學成果的分享會,屆時大家便會明白,教育局押重注在哪批教師身上!


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西夏:消逝在歷史記憶中的國度

一直覺得紅紅很有才氣,她與恩惠借閱了同一系列的書,恩惠借了百越族的歷史書,紅紅借了西夏的歷史書。我很高興看到她們對歷史研習的開放態度,知道課堂歷史的不足和限制,主動找出自己的盲點,了解偏見何在。這不正是「神入」歷史的態度嗎?這就是歷史的開放性。誰說女學生不喜歡讀中國歷史?只視乎教師教什麼中國歷史而已。紅紅借閱的,是邊人的《西夏:消逝在歷史記憶中的國度》:


我在課堂上會了每一個朝代,總會有外族入侵的問題,而外族卻是令中國皇帝頗為煩惱的一件事。其實,宋朝也不算弱國,為何對外族卻束手無策,要以歲幣換取和平?令我更有興趣知道西夏是否一個強大的外族,很想認識它的文化。


讀完此書後,我學會了西夏民族的歷史,更重新改變外族在我腦海的印象,原本外族在我眼中是野蠻人,但其實原來西夏有很多宏偉的建築物,而在文化上佛教原來對西夏充滿影響,西夏政權大力提倡的儒學共同構成維護封建統治的大支柱,西夏更仿照宋朝的官制,開辦科舉,顯示出除了武力以外,還有文化力量,解除了在我心中重武輕文的西夏印象。西夏更有自己獨特的文字-西夏文,令我深相信其實外族並不是弱國,只是被歐亞帝國排斥。


我認為書中最有趣的部份,是西夏獨特的文字。西夏文是獨立於漢字之外的一種全新方塊文字。初看與漢字相似,細看又與漢字無一相同。因為它是模仿漢字的構字方法,借用漢字的基本筆劃重新創制的。它的基本筆劃,也與漢字的點、橫、豎、撇、左拐、右提,但卻沒有漢字常見的豎橺。筆劃繁多,結構複雜,多數都十畫以上,認記、書寫都有一定難度。想不到一直在我心中是野變的西夏,竟能創出筆劃如此繁多和結構複雜的文字。


看完此書後,我想借閱更多外族的書。是否有外族像西夏一樣,仿照宋朝的官和政令而成功?我們經常忽略外族的存在,隻字不提,引致對外族的誤會,就好像西夏一樣,它能有自己獨特的文字,有工藝高技術高的宏偉建築物,有文化宗教的修養-佛教,這顯示出我們一直忽略了外族的文化特色。



布洛陀-百越僚人

嘉璟文章充滿好奇,而恩惠的文字較深邃,她的讀書報告,鑽到地緣、血緣的深處,還探究「圖騰」在民族發展的作用,「圖騰」這個詞,我要到中六才弄清楚呢。她借閱了梁庭望和廖明基的《布洛陀:百越僚人的始祖圖騰》,以下是她的文章:


於堂上,我學會了外族的狠勁,令我有興趣知道到底一個民族如何擁有自己的文化,為何要對外不斷擴展自己的領域?雖然這本書不能回答我的問題,但卻告訴了我百越僚人的古老風俗。


現今的社會,大眾都對有血緣關係的愛情,視為不倫之戀,但百越僚人為要繁衍更多後代,而發展血緣婚。隨著百越僚人的消失,血緣婚也消聲匿跡。我也知道,「狼圖騰」也是氏族的產物。


我認為書中最有趣的部份,是圖騰的章節。因為圖騰的形象非常鮮明,才能成灴幅幅使人敬畏的藝術品。這些圖騰使我非常敬佩以往的百越僚人,因為他們竟能用人手在銅器上刻上各式各樣的圖騰,而且圖騰有著精細的細節。圖騰亦成為中華文明的遺跡,我們更應該去感謝古人的發現。另外,圖騰的出現是否又是一種藝術呢?這令我深信百越僚人其實擁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不應受我們的冷眼。


看完此書後,我想知道更多外族的歷史。即使他們曾是中國皇朝的敵人,但外族的生活,一直對中國歷史有著深遠的影響,我不希望我只認識他們入侵中國的一面。我希望知道沒有在歷史堂上學過的民族知識,減低對他們的偏見。



圖說遼、西夏、金

北宋歷史,一直給中國歷史學者說成「積貧和積弱」,但我認為宋代與列國平起平坐,我們透過宋人的眼睛,能一窺外族文化的繽紛燦爛。歷史,永遠也教不完,我請同學自行借閱外族歷史的書籍,我在復活假後陸續收到學生的閱讀報告,驚喜萬分。以下是嘉璟的報告,她借閱了龔書鐸、劉德麟的《圖說遼、西夏、金》:


在課堂上,我知道了外族在北宋時十分強大,所以我很有興趣知道這些外族強大的原因和外族的歷史,而這本書就一一解釋了,我較喜歡代的「特色鮮明的遼代文學」。


在書本中,我知道了原來外族也跟我們中國差不多,也有官員干政、母后專政的情況,難道亞洲國家的歷史都是這樣的嗎?我也知道了這些外族的日常風俗,契丹人就像蒙古人一樣,沒有定居的地方。我認識到遼代文學,原來契丹人在語言的運用很獨特,善於使用比喻來評價事物,像用「空車走峻板」形容人說話隨便,不加收斂。


我認為書中最有趣的部份是「遼代手工藝品」,我認為繫鏈水晶杯很特別,一個杯都可以佩帶在身上,雖然是很小的一個,還是用水晶造的,不怕它們破掉嗎?那條鏈子還是金造的,難道不怕別人搶走嗎?還有,以前外族的公主出嫁都要戴一圈小的,再戴一圈大的,就跟現代一樣,很豪華,真想去古代看一下他們的婚禮。而且,大多數的手工藝品都是戴在身上或放在家中,並且沒有像現代的戒指。


看完此書很,我想借閱遼國歷史的書,因為我想知道更多遼國的生活習慣和習俗,我更想了解他們的語言文化,用「比喻」這種間接的方法批評別人,我很想學習。我還想知道遼國的女孩出嫁的時候,需要做什麼,會不會像傳統的中國出嫁方法一樣呢?還是差不多呢?



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

中國的正午黑暗

不想一口氣讀完唐諾的《在咖啡館遇見14個作家》,縱不能像唐諾一樣,在咖啡館與作家相遇,也希望給自己一些閒情,跟著唐諾的路徑走,唐諾就像《神曲》中的詩人維吉爾,引著我走,我也希望能瞥見作家的背影。


就這樣,我遇到了亞瑟˙柯斯勒(Arthur Koestler),讀《正午的黑暗》(Darkness at Noon),膽戰心驚,我在書中看到了蘇聯的發明──精神折磨的新型監獄,將假話、謊話變為真理的場所。肉身受刑,還可以殉道當英雄;精神受刑,則只能「默默地死去」(魯巴蕭夫語)。魯巴蕭夫雖然是虛構的角色,但柯斯勒創造了文學的真實,新型監獄將崇高的理念掏空,不許任何人如烈士般殉道。人,就只剩下物質地活著的肉身,不多也不少。魯巴蕭夫三次被審,與外界完全融絕,在睡夢中被搖醒,被昔日的同袍拷問,連續多天被問一樣的問題,我一邊讀,一邊替艾未未感到憂心。艾未未「被失蹤」的已超過一個月,我想,究竟中國繼承了多少蘇聯的遺產?特別在精神折磨方面,勞改與拘留,從魏京生到王丹,獄中回憶錄再多,也像描寫黑洞一樣,創造了更大的虛空。


唐諾說:監獄有兩種。世人所害怕的有形體那一個,用石牆、鐵門、大鎖、哨兵獄卒以及國家暴力組合而成;另一個,是天國及其時間表所造成的無時不在無所不在的巨大監獄。蘇聯發明的新型監獄,屬於第二種。它將人生所有的意義掏空,正如柯斯勒借魯巴蕭夫的口中所說:個人的定義是一百萬群體除以一百萬。蘇聯高舉黨性高於人性,共產主義就是天國,現在的克難就是直奔天國時必經的陣痛。魯巴蕭夫曾經因為黨的需要,讓他的戰友和愛人,被黨絞殺,直至他內心生起疑惑的時候,也是他被抓之時。「人只能因自己的信仰被釘上十字架」,這是魯巴蕭夫在獄中的感悟。經過三次審訊之後,他選擇了「默默地死去」。魯巴蕭夫最終接受了所有「莫須有」的罪名,飾演好自己的角色。唐諾說:作為一個信徒,他勇敢到可以拋開所有赴死,但作為一個人,他卻怯懦到不敢成為一個自由的人。


國家穩定,是基於這樣的假設:凡是反對獨裁政權的人,必須接受以內戰作為手段;凡是厭惡內戰的人必須放棄反對,接受獨裁政權。很多當權者便以此警告國民,是否希望國家如利比亞般陷入內戰的泥淖?如果不要的話,還是接受獨裁政權。於是,那些反對獨裁、便成為內戰的始作俑者,他們破壞國家和諧,擾亂社會秩序,顛覆國家政權。他們從來不相信這種或此/或彼的選項,是一百萬群眾以外的獨立存在,如艾未未、劉曉波,他們是除數剩下來的餘數,監獄要他們選擇,要麼成為一百萬份之一,要麼在一百萬之外消失,「默默地死去」。被囚的劉曉波和「被消失」的艾未未,縱未能向當權者大聲疾呼,但中國的監獄永遠困不住追求自由的高尚靈魂,我們也不會讓那些為自由而囚的人,默默地死去。



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向地產說不

看到恒基在馬屎埔的農地上,豎立「禁止耕作」的木牌宣示業權,很不是味兒,恒基囤地,荒廢農田,破壞生境,影響居民生活,真是有錢大晒?現在的香港,只有銀主,沒有天主。印地安人說:「大地的價值,並非金錢所能衡量,因它永遠存在。即使烈火也不能將它毀滅。只要有陽光和水,生命就能延續。我們不能買賣大地,因為那是上蒼賜予我們享用的,並不屬於我們的。」面對樓價高企,不要恐懼,守候樹木居住的土地,就是守護我們的居所。我們與樹木共生,到樹木也沒有土地可以札根的時候,香港只會淪為一幅死土,活在死土的蝸居之中,意義何在?



所以,我昨天到馬屎埔,寫了兩幅標語:「給綠地藍天,給一片眾生共享空間」;「致各業主:請以土地滋養眾生。上主示。」最後,以拉可達族的禱文向上主禱告:上主啊!請賜給我們智慧,讓我能夠了解你寫在每一片葉子中的真理。阿們。



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

豎立花牌行動

復活節假,我和學生製作了一段馬屎埔村的紀錄片,請各位繼續關注馬屎埔的未來。



另外,我剛收到馬寶寶朋友的電郵,現轉載如下:


近日恆基在馬屎埔村內豎立了超過100個告示牌,
經致電查詢得知,恆基正計劃在農地上填泥。


填泥的後果可以很嚴重,包括破壞生態、造成水浸等等。
如果傾倒的是泥頭等建築廢料,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由於後果可大可小,我們必須設法阻止!


第一步,是在星期一 (2/5),一起在馬屎埔製作及豎立花牌,
提醒恆基, 廣大的市民正在關注馬屎埔村,並在監察恆基的不道德行為。


懇請你們一起前來支持。


詳情如下:
日期 | 2011年5月2日 (星期一)
時間 | 10:00am-01:00pm
地點 | 粉嶺北馬屎埔村
集合 | 馬屎埔村村口信箱
交通 | 粉嶺火車站A2出口, 乘52A/54A/56A至總站(車程約10分鐘), 步行往村約5分鐘 / 巴士 : 277x, 279x 總站
活動 | 齊齊製作及豎立告示牌送給恆基地霸 (也可自備已造好的牌來圍插)
查詢/報名 | nentnda.concern@gmail.com
備註 | 經驗不拘, 我們會有義工朋友在場共同製作


 


新界土地明天會變成甚麼樣子完全取決於今天我們會做甚麼!


請不要讓自己有後悔的機會。


每一個人也很重要,我們需要你!


希望收到你的回覆。 (回覆這個電郵便可 !)


星期一,馬屎埔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