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教師的懦弱

馬家輝在明報副刊,寫了一篇〈孫明揚是好人〉,指出教師其實可以借國民教育科,多談艾未未、劉曉波、趙連海、馮正虎等,教師畢竟是教育中最關鍵的環節,何不偷天換日,將灌輸式的國民教育,變為批判式的國民教育?他更說:「如果你(教師)避開,只是你懦弱,只是你自我審查,別把責任怪到衰病孫公頭上」。其實,有膽色的香港教師大有人在,沒有國民教育科的時候,很多學校每年都會記念六四,很多教師也會在早會週會中史世史通識科大談艾未未和劉曉波。只是他們化整為零,分散在不同的學科,在自己的學科內引入(批判式)國民教育,與學生討論現代中國的問題。當然,意見不同的大有人在,但他們既不會闖進你的班房和你對質,他們最多在學生面前說一些「客觀」和「中立」的觀點。例如,每年六四,都有教師重申北京不應血腥鎮壓天安門學生,然後有教師又對學生說北京學生當年也有錯,如果北京不用武力清場,後果不堪設想。有些教師大聲疾呼、有些悄語低聲、有些沉默是金,有些指桑罵槐,不論觀點如何、方式如何,都是國民教育。國民教育,就在你一言我一語之間,學生自會思考。


縱然大家都對「道理」有不同的理解,但都嘗試以「理」服人。有些教師會強調「功利主義」的取向,即國家為了維持穩定,確保經濟增長,以促進大部份中國人的福祉,消滅異見在所難免;有些教師則以德性為基礎,強調劉曉波和艾未未等維權人士對公義的追求,值得學生學習,並指出國民必須具備的德性。學生也不是白紙一張,其實學生從教師的口中,已認識教師的價值系統,亦從判斷是非、感受好惡中,建立自己的價值系統。教師之間也明白,教師群體之間充滿張力,就如行星繞著太陽運行,各按自己的軌道,火星不要撞地球。不過,一旦國民教育成為必修科,情況可不同了。本來充滿張力的隱蔽課程,變為正式的權衡角力。香港教師從來不怕得罪教育局,正所謂山高皇帝遠,你管得幾多。不過,如果會得罪的,是朝見口晚見面的同事,情況會如何?其實,教育局很清楚香港教師的弱點。教育局將國民教育的問題拋給學校,自己放好椅子,隔岸觀火,看學校內不同立場的教師自由摔角,在跟紅頂白的形勢下,寒蟬效應一觸即發,最堅強的教師,也可能孤單得敗陣下來。教育局沒有立場嗎?也未必。兩三年後必會出現教學成果的分享會,屆時大家便會明白,教育局押重注在哪批教師身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