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5日 星期日

光影美學通和識


配合通識科的新高中課程,我和秀卓選擇了六套電影配合通識科的「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和「今日香港」單元,我本來想選擇多些本地製作,讓學生多認識港產片,也融合青少年和香港的議題,可謂一石二鳥,可惜近年本年電影粗製濫造,《六樓后座》本來勉強可以放映,但電影中太多低級趣味,特別是盧巧音飾演的神婆脫離現實,如果把不雅的部份剪去,電影又太過零碎,所以我最終都選擇了三年前的美國電影《舞出真我》。 

我首先參考通識科的教材,知道學生學習了自尊感的五大支柱(聯繫感、安全感、獨特感、能力感和方向感)和青少年成長的關係,於是我便設計了一份工作紙,請同學將男主角泰萊的經歷分為三個階段,再分析他在不同階段中自尊五感的變化。我問同學,電影開始時,泰萊最強的自尊來自哪一支柱?君蕙說,是聯繫感。不錯的開始,我以比喻說明聯繫感對泰萊自尊的重要,就如他剛剛進馬利蘭舞蹈學院時,他和朋友分隔了,就像嬰兒被剪去臍帶,自尊感頓失。同學聽到這裡,覺得我用的比喻有些噁心,發出「咿」的聲音。我再問他們,泰萊最缺乏哪條自尊的支柱?我讓他們想想電影近八十分鐘時的那場戲,導演以平行剪接的方式交代娜拉和泰萊面對逆境時的分別,泰萊忘情於狂歡派對,娜拉則集中練舞,是什麼導致他們的分別?希琪說是方向感。對了!娜拉自尊的五條支柱都非常堅固,但泰萊則搖搖欲墜,於是當泰萊知道本來的舞者傷癒歸來時,便放棄練舞。

秀卓緊接著我的分享,他從電影美學的角度分析《舞出真我》,他重播第一場平行剪接的部份,說明導演以空間、場境、角色衣著交代芭蕾舞的社會意義。芭蕾舞學校明亮、整齊和光鮮,與陰暗街頭形成強烈對比。他再以晚飯的一場戲,分析泰萊和娜拉的階級分歧,泰萊家人的飯桌是直放的,居室雜亂,泰萊獨個兒吃飯,母親問他學校生活怎樣時,他含糊以對,家人親近之餘又好像不大關心別人的生活。娜拉與母親的關係與此相反,飯枱橫放,各坐於一旁,燈光是暖色的,但兩人距離很遠,母親問她學校的生活(秀卓提醒我們,那是泰萊母親問泰萊的同一條問題!),她長篇大論,滔滔不絕,說明自己的志向,不會理母親的反對。一條問題,兩種答案;一樣的晚飯,不一樣的家庭。 

放映結束後,我和秀卓互相擊掌,勝過千言萬語,校長說這次放映,比得上大學的論壇,我很感謝校長的支持,也自勉要好好珍惜這片自由的空間。能在校園舉行認真的電影放映會,是我多年的夢想,我希望文字和影像能拓闊學生生命的疆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