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希臘筆友的來信,她剛剛轉工,說自己過去十年,彷彿什麼也沒有學過,三十五歲才開始人生的新一頁,她不勝唏噓,覺得以前白活了。三十歲以後,我們開始計較,秋去冬來,不再是永恒。陳芳明說得真好:「不能夠與生命發生交感對話,知識就不是知識。知識一旦在靈魂深處造成顫慄與震動,才有可能刻骨銘心地保存下來,因為它已化成情感的一部分,甚至也滲入骨肉,徹底與生命結合在一起。有了這樣的體悟,才終於明白三十歲以後的記憶為什麼不容擦拭。」所以,人生總要有那麼一刻地驚醒,覺得年少時代的懵懂,才能找到澄明之路。
陳芳明再說:「通過三十歲的閘門,年少時期的狂喜與狂悲慢慢退潮,風停水靜的歲月次第進駐生命。在情緒上保持均衡對稱的狀態,從而舉止進退也有某種的節制,豈非都是在微近中年的階段宣告完成?」我還未到中年,但三十歲是人生的交叉路口,雖有再次抉擇的可能,卻未必有回轉的餘地。三十歲以前的路,可以迷迷糊糊;三十歲以後的路,必須義無反顧。
最後剩下的,是記憶與遺忘之戰。「記憶是生命的保險櫃,可以使用自己的密碼打開,隨時取出閱讀鑑賞。記憶一息尚存,生命就會覺得很安全。...遺忘是一種擦拭的藝術,把靈魂底層累積、沉澱的痕跡擦得乾乾淨淨;比空白的鏡面還亮,比無波的湖面還平靜,而且不容一絲一毫的倒影。一塵不染的鏡子與湖水,鑑照的是生命中的一無所有。」品讀陳芳明的《昨夜雪深幾許》,會對生命產生一絲期盼,無論今天漫天風雪,當人生走到某處,回頭再看,便能看見天地沉積出一片皚皚而神秘的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