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從Juno看成長


昨天上午還在北角寶馬山,與友校討論初中歷史教學的問題,下午又要趕回粉嶺,預備通識電影欣賞,口裡還在說中史的問題,腦海就思想著通識的課題。這一次,我和秀卓選擇了《Juno少女孕記》,希望學生能以史登柏的七種愛情類型,分析角色之間的愛情,我也以Juno未婚懷孕為例,讓學生從COREControlOwnershipReachEndurance)的理論,分析Juno如何面對逆境。


這次備課,也刺激我思考我的愛情觀念。說實話,愛情是不斷變動的,我們怎能以一個三角型歸納不斷變化的愛情?以Juno和畢仔為例,Juno一開始或者迷戀畢仔,覺得他很cool,在只有激情(Passion)的條件下,他們的愛是迷戀,而當Juno和畢仔一起經歷了未婚懷孕之後,他們開始產生親密感(Intimacy),但仍欠承諾,只是浪漫之愛。同一個戀愛對象,也會此起彼落,怎能一概而言?我反而覺得,佛洛姆(Eric Fromm)的愛情理論更能反映現在人的問題,他強調愛是一種能力(Competence),而不是感覺,所以,我們必先有具備清晰的自我概念,才能與他人談戀愛。Juno說:我們是全職的朋友,兼職的情人。或者,我可引用紀伯崙的詩歌所言:彼此相愛,卻不要讓愛成為束縛;讓它成為湧動在你們魂靈岸間的大海。


有學生問我,他不明白《Juno少女孕記》的結局,說實話,電影是電影,將十月懷胎的經歷,濃縮成風趣的九十分鐘,容易讓人忘卻真真實實的一分一秒。Juno面對逆境,好像能控制很多事情,從是否中止懷孕到選擇領養家庭,一切運籌帷幄,但現實處境,每一個抉擇,都充滿掙扎,一年多前,當香港的電影院上映《Juno》時,也同期上映羅馬尼亞的《432日-墮胎日記》,同樣的抉擇,卻相當痛苦,兩名無助的女學生,在孤立無助的社會中,被強暴和欺壓,能像Juno那樣在完全自由和充滿支持的環境下做決定的青少年,會有幾人?我們真的有如此多的選項嗎?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負起責任(Ownership),為自己所做的付出代價,並甘心接受。Juno生了孩子後,逆境是否就過去,還是未婚懷孕的陰影,仍會存在Juno的心中?電影是否輕視了未婚懷孕的持續性(Endurance?我提醒學生,電影最主要探討的,不是未婚懷孕的問題,那只是一個很戲劇性(dramatic)的事件,電影要說的,其實是成長的自由和責任。


我和秀卓都是影癡,每一套好電影,都是個自足的世界,如果能在通識中加入更多的光影元素,學生會更容易有脈落地討論識題,而不流於胡扯。電影,給我一個觀察世界的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