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不見的舊生常對我說:老師,你瘦了,也憔悴了。是的,當本來看似完整的自我,突然破碎,兩年來不斷拼湊,才砌成更接近真實的圖像時,才明白何謂曾經滄海。對他們而言,離開學校的日子,是雄鷹展翅的時候,但於我而言,過去兩年,走在人生的低谷.特別是這兩年,太多事情無法預期,很想見孩子卻突然不能見孩子,掛念他們的時候尤覺孤單,容易顧影自憐,本來的朋友,突然怒目相向,心並不如止水,有時波濤洶湧,拍打內心,被誤解的時候,又覺百辭莫辯,於是選擇沉默,沉默久了,自己也變得陌生。如柳永所言:衣帶漸寬終不悔,為孩子消得人憔悴。
《金剛經》說,好好的照顧自己的思想、心念和意念;《聖經》說,當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動怒沒有什麼大不了,最可怕的是怒氣蓋過了慈悲心,動了歪念和惡念,要為自己抱不平,甚至要爭一日之長短,與自己爭辯。行為易看,動機難尋,要正念正見,保持自己的心,才是大智慧。「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甚麼才能保守自己的心?能問這樣的問題,已是覺悟。最痛苦的,不是未能為自己抱不平,而是察覺到自己被誤解而動了惡念,於是,這種察覺令自己成為自己的敵人,如保羅所說,你要攻克己身,叫身服我。聖人啊,我只是個凡人,說易行難。我只會看電影,和導演對話;埋首讀書,和作者對話。不過,正要宣之於口的一刻,又覺言離道斷。過去像揮之不去的陰影,欲罷不能,欲語還休。
還好,要惡念服於正念,內心便有掙扎,掙扎是靈性的開始。我一直覺得,西方的沙漠教父和中國的隱士,留下很多靈性智慧。《後漢書》關於隱士有這樣的一段話:「或隱居以求其志,或曲避以全其道,或靜己以鎮其躁,或去危以圖其安,或垢俗以動其慨,或疵物以激其清。」沒有波濤的平靜只是一潭死水,沒有掙扎的靈性,只是虛偽的和諧。很期待關俊棠神父的靈性教育工作坊,也希望從本篤的靈修傳統中,學習平靜生活之道。
(圖片攝於一月的北潭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