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粉嶺戲院「內部裝修」以來,我有空便到粉嶺戲院附近蹓達,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給我遇到溫經理,我問他粉嶺戲院會否復業,他說有可能,因為粉嶺戲院設備殘舊,已不能放映3D動畫,而近年的動畫電影,都以3D作招徠,如果粉嶺戲院要復業,必需找到新的資金。因為他還有事做,於是匆匆離去,至少,他的說話給我希望,我在《明報》的分類廣告,仍見到粉嶺戲院的字樣,保留著「內部裝修,暫停營業」的字句。
粉嶺戲院暫停營業,我要和孩子到元朗才看到《美食風球》,真懷念粉嶺戲院的親切,以往我和孩子騎單車到聯和墟,先買票,再到聯和墟閒逛,到處都是熟悉的臉孔,街坊街里互相問候,我們會到茶餐廳聊天,或者乾脆在戲院的走廊閒扯,街坊朋友認得孩子,孩子也認得他們。這些都是YOHO Town和百老匯電影院找不到的社區生活。大型商場內都是連鎖經營的食肆,人太多,吃東西只為填飽肚腹,店外人龍長長,服務員只想多做幾輪生意,根本不能和顧客交流,商場太局促,沒有日光,看電影和吃午飯成為流水作業,這根本不是社區生活,大家都是分割的個體,為了完成消費任務而到此一遊。
到元朗三小時,失去了家庭日的閒適感,剩下的只有吃飯和娛樂,看電影只是消費,我討厭這樣的生活模式。粉嶺戲院的重要性,是讓我們再感受五十年前那些鄉民的閒適生活,他們在假日聯袂趁墟,本來的老死不相往來,變成雞犬之聲相聞,我覺得,除了祠堂、基督教崇謙堂和天主堂外,粉嶺戲院就是不分宗族信仰的「平民會堂」,「聯和」就有「聯合和平」的社區意識。
今天打開《明報》,已看不到「粉嶺戲院」的名字,然後Facebook出現永遠懷念-香港最古老之戲院-粉嶺戲院的群組,我立刻寄了兩封信到古物古蹟辦事處和Now新聞台,希望喚起大家對最後一間、也是最古老的戲院的保育意識。電影不單是娛樂,電影應該能帶動一種「在地的」生活方式。讓我們從粉嶺戲院開始,將電影從商場中帶回社區。
圖片可見粉嶺戲院外牆的塗鴉,破舊與前衛,來一次cross-over,也是一種開放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