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進粉嶺八年,愛上這個地方,多層次的社區生活,正是鐵路遠離聯和墟(舊的粉嶺中心),才不致被鐵路擺佈生活。我們仍可以看到粉嶺戲院(雖然復業無期)、粉嶺菜市場(政府還未決定如何保育,暫作露天停車場)和一大片綠油油的菜田,梧桐河比城門河幸福,雖然河水的大腸桿菌超標,但以農業污水為主,總比重金屬污染好。由於兩岸民居寥寥,還會吸引到不同的雀鳥到河棲息,為粉嶺添上生氣。
自從曾蔭權在施政報告提出發展粉嶺北後,我們這些過著半隱居生活(對於九龍香港島的城市人而言)的粉嶺人,突然被「發展」這個字驚醒。改革開放三十年,深圳急促發展,直追香港,大有雙城融合的走向,位於中環與深圳市之間的新界,本來是中港之間的緩衝綠化帶,好像已失去「邊境」和「禁區」的歷史功能,一路北上的中環和急不及待南下的深圳,已整裝待發,要把新界吞進肚子裡。新界的命運岌岌可危,前門拒虎,後門進狼,香港人必須重新思考,如何保著雙城之間的綠化帶,如何在石屎和混凝土之間,保著這片綠色的中心。
我們能否將新界變成雙城之間的綠色中心?請看南北韓之間的板門店,正正是邊界和禁區,所以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土,冷戰時期東西歐之間的鐵幕,也成為今天的森林綠洲,歐洲人和科學家也正努力保護這片從芬蘭伸延至德國的綠化帶。今早到梧桐河晨跑,看見很多「居民諮詢大會」的告示,然後讀報,才知道發展商已悄悄地平價收購農地(多可惡的「發展」商)。我們這些粉嶺人都知道,那些發展商在馬屎埔建了一些裝模作樣的房子,沒有內部裝修,只為滿足合約要求,買地後一段時間必須建樓,但建了可以不賣,他們於起些「垃圾屋」,等著地價再升後才重建豪宅,這些無良的發展商就是這樣「發展」土地,有興趣的朋友,可到馬屎埔一帶看看,那些一幢幢灰色的空屋,就是大富翁遊戲的小樓房。
市區發展不一定能提高生活質素,發展也不是硬道理。鐵路那邊的粉嶺,是發展了的新粉嶺,聯和墟這邊的粉嶺,卻是粉嶺人數代以來與世無爭的粉嶺。中環不代表香港,請發展商不要打擾。以下是《蘋果日報》的報道,請各位細讀。
先斬後奏 粉嶺四鄉將夷平 村民怒吼
滅村諮詢會 冇高官出席
【本報訊】反高鐵運動沒有令政府反思城市規劃政策。剛結束諮詢的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面臨喪失家園的村民怒轟,在完全沒徵詢村民下,政府便打算將多條鄉村夷平改建為豪宅、商場。村民更批評政府倡議公私營合作,觸發地產商在區內圈地,馬屎埔村有近千名村民已遭恒基用賤價「恩恤」逼走。 記者:黃偉駿
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公眾諮詢於本月初結束,政府建議將三大發展區包括古洞北、粉嶺北、坪輋/打鼓嶺翻天覆地,其中粉嶺北新發展區的馬屎埔村、石湖新村、天平山村及虎地坳村更面臨滅頂。在村民強烈要求下,規劃署昨特別為粉嶺北安排諮詢會,但無派任何署長級官員,只有數名技術官員及顧問公司代表出席。
村民灑淚誓不遷不拆
逾 300名出席村民提到面臨滅村時都表現傷心激動,高呼不遷不拆及官商勾結口號,不少村民落淚痛哭,指摘政府與發展商毀人家園。
三代在馬屎埔村生活的關漢貴表示,恒基地產於 06年底突然透過「艇仔」公司在該村購入大量農地,並向租住的村民發律師信要求無條件搬走,不作任何恩恤賠償。後來在社工與區議員介入交涉下,恒基始提出給予村民每平方呎農地 3元及每間村屋 8至 10萬元「恩恤」賠償,「我哋幾代都係耕種維生,你逼走我哋,以後點樣生活?」現時馬屎埔剩下 10多戶數十名村民,均堅持不遷不拆。
關批評恒基手法鬼祟,「最初死都唔肯認係佢收購,後來認咗之後,就同年老村民講快啲接受賠償,唔係遲啲賠得仲少。」他指恒基每次收購了一間村屋,即將村屋部份拆毀,在村內四處留下一堆堆頹亘敗瓦,營造村內死氣沉沉的景象。雖然已有近八成村民在威逼利誘下遷走,關的年逾八十歲老父也因此事而健康轉壞入住安老院,關仍堅持不遷不拆,誓要跟恒基周旋到底。
他表示馬屎埔村與另外三條村都是寮屋村,雖然村民並非原居民,但扎根於斯已有三至四代,情況跟菜園村一樣,且受影響範圍更廣。他批評政府倡議新發展區採用公私營合作模式,觸發地產商在區內圈地,以便日後跟政府討價還價,「政府既然要發展,點解唔肯向發展商收地,恩恤安置村民。」他與部份村民曾想過另覓地點繼續耕作,但新界農地大部份被發展商搜刮乾淨,根本無地可耕。
石湖新村村民代表關先生也指出,在粉嶺北持地最多的另一大地產商新世界,在石湖新村旁邊早年已打算興建低密度住宅項目,結果只興建了一間間三層高的空殼後便停工多年,「我哋最初唔知點解,去年政府公佈計劃,先知原來佢個位可以起 R2(即住宅乙類),可以興建 10幾 20層高。」他質疑是否有人事先得悉政府計劃。
公共專業聯盟主席黎廣德批評,政府在公佈這大型計劃前,完全沒有做過任何社會影響評估或諮詢居民意見,並指政府雙重標準,「早兩日(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話當年向菜園村收地時,唔事先向村民講係驚發展商會落釘。你家公佈新界東北規劃反而唔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