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盛放

只不過兩日沒經過校園門口
今日踩單車返工
長於角落的櫻花已盛放
滿樹緋紅
我駐足於櫻樹下
仰望晴空
吸、呼,春之氣息。

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分別心

繼續觀察籠裡的老鼠
以前儍儍分不清mouse和rat
以為是老鼠的兩個名稱
直到上了這個課程
近距離觀察
才看見兩者的分別
Mouse體型小、樣子逗趣
Rat比較肥大、面容狡黠
雖然這是很主觀的情感投射
但卻帶來很不一樣的行動反應
語言從不客觀
如果說家裡有隻mouse
聽到的人會想起Mickey和Jerry
不覺得是壞事
甚至會建議你放些芝士在廚房給他(牠?)享用
但如果你說家裡有rat
聽到的人便會雞皮疙瘩
覺得世界末日
Rat,那種住在水渠的骯髒生物
滿身不潔中人欲嘔
同鼠唔同命
一樣的家族差不多的基因
截然不同的命運
從觀察到覺察
其實是慈悲心的修練
從外觀到內觀
察視自己的分別心
不過話分兩頭
如果牠們出現在我家
不論是mouse還是rat
我還未能與之共處
不是牠們離開就是我搬走
家,是我和野生動物的界線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鸚鵡

學校被公園和林木圍繞
今早返工時亦見狐狸穿過圍板走入校園
可惜天黑狐狸亦怕人
很難捕捉牠的身影
放工走過草起
隱約看到樹梢間的綠色翅膀
兩隻鸚鵡紅嘴如勾正打情罵俏
我立即放下單車
用手機追蹤牠們的身影
幸好夏令時間放工仍是大白天
讓我拍了清晰的特寫
原來Rose necked parakeet在東北並不常見
相關資料可見(https://www.nwt.org.uk/wildlife-explorer/birds/parakeet/ring-necked-parakeet)
我與野生動物有緣?




又比太陽早起

上星期朝早出門,天際已泛魚肚白。
今朝五點半起身、六點出門,太陽仍未起來。
不是太陽遲了,是我早了,
時鐘往前前撥一小時。
春天就像和太陽比拼,
看誰更勤力,我暫時險勝。
一到復活節,便是陽光的天下,
長日永晝的日子不遠矣。


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少睡一小時

凌晨時份轉為夏令,鬧鐘七點便叫醒我,但我只睡了六小時,為免今夜失眠,還是撐起身、刷牙梳洗,迎接英國的母親節。去年今日打電話給老媽,跟她說母親節快樂,她笑著問我是否儍了,母親節不是五月嗎?噢,是的,英國跟香港不同,我學精了,今年沒有打給她。

昨日陰雨,再加上N城有慶祝活動,我沒到農圃。今天風和日麗,是落田的好時機,幾日前浸好了粟米和豆種,今日培苗,亦將長了真葉的羽衣某藍分株。幾星期培的魚翅瓜苗終於發芽了,冬眠的桑樹苗亦醒了過來,長了嫰葉。今年要努力一些,把握好短暫的種植季節,自種自食。



利用紙蛋盒作培苗盆


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花床

今年比去年忙,決心要騰出時間到P的花園,為種植季節做準備。
經過一年的打理,雖然幾個月沒過來,但花園的狀況看起來還可以。
Brambles收斂了不少,不再左右蔓生。
English Ivy也不像往年般痴纏。
這個春季的目標有點不同,Allotment主要種菜,我便可以多花些時間在P的花園種花。
希望將來能遊走於農藝和園藝之間,這樣才配得Gardener的名份。
將樹下的雜草清除,將開完花的球莖重新埋到泥土,讓綠葉盡量吸收陽光,儲存能量,
等到明年早春再次開花。
配上P的父親留下的花園裝飾,春意煥發。
風信子、水仙、小鳶尾蘭,明年早春再見。



2025年3月28日 星期五

花趣

以前在香港喜歡看樹,來到英國才開始附庸風雅,跟朋友學賞苌。

園藝包羅萬有,缺乏花卉知識便無法做園丁。

Gardeners在香港不受重視,但在英國卻受人敬重。

路邊野花亦大有學問,看似「自然」,其實一直有人打理。

園丁、義工、地景工作人員、甚至街坊,都投入城鄉景觀的改造。

我只是一隻在井口探頭的青蛙。



2025年3月25日 星期二

淑女單車

朝早開車往南走,送朋友到海邊小鎮買花。

朋友買花,我在長街閒晃,空蕩蕩的街頭,看見一間破落的舊物店。

門外泊了幾輛單車,我好奇走入店內問老板單車是否賣的。

老板以濃濃的東北口音跟我說,是的,還有幾輛在店內。

走過放著塵封古董打字機和傢具的走廊,店的盡頭放著一輛黑色的淑女單車。

我一直鐘情淑女單車的款式,Step-through而不用Step-over/ cross-over,可以挺著腰騎單車。

我問老板,英國男仕會騎淑女單車嗎?

老板咧嘴而笑,明白我的意思,跟我說:放心,沒有會留意你的。

我用65鎊價錢買了這輛二手單車,下午立即踩返工。

覺得自己好像化身成日劇的角色,挺直了身、騎著單車穿街過巷。

又如杜琪峰的《文雀》裡的城市浪遊人。

裝上了倒後鏡、Kickstand,再買兩條單車鎖(不想再被偷了)。

有失才有得,舊的被偷了,才會遇到這輛淑女單車,我的Dream Bike。



2025年3月23日 星期日

詩生活

有兩部電影在這一年經常在我腦海出現,第一部是Wim Wenders的《Perfect Days》(我的完美日常,2023年),第二部是Jim Jarmusch的《Paterson》(派持森,2016年)。Wim WendersJim Jarmusch都是知名導演,兩部電影的主角都是社會的基層人物,Perfect Days的主角平山是東京的清潔工人,而派特森則是巴士司機,兩人生活平平無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Wim WendersJim Jarmusch卻將如此平淡的生活拍得很有詩意,Paterson更被視為充滿靈性的作品,主角雖然開巴士,但每到午飯時間,他便獨自坐在公園一角,看著流水寫詩。清潔工平山清晨出門,在車上開著的是八十年代的美國搖滾樂,晚上讀的是日本文學著作。這兩部電影或多或少反映我的內心世界,在常規之中尋找詩意的生活意味,為靜好的歲月賦予意義,不至令生活成為不能承受的輕。



2025年3月21日 星期五

春分暖陽

起身時間越來越早,這幾天五點半便醒了,星期初朝早氣溫急跌,最低試過零下五度,開車前要花一陣子刮去擋風玻璃的薄霜。雖然如此,但感覺不算很冷,大概是在學校工作的緣故吧,再加上每日做運動,提醒身體要燃燒脂肪,產生能量,不能單靠外在的熱源。日照時間長了,感覺上亦和暖了,有時候萬里無雲,太陽盡佔天空,午間氣溫甚至能升到十七、八度,每天都坐溫度過山車。

昨日春分,空氣有點潮,薄薄的霧靄,黃昏時斜陽散發霞光,天空漸次由蛋黃轉為淺藍,枝椏葉芽待放,再沒有寒冬的肅殺,多了初春的浪漫。一路開車到D城,追著霞光,想起岑寧兒的《追光者》:「我可以跟在你身後,像影子追著光夢遊,我可以等在這路口,不管你會不會經過。」我想著的那個你,不是別人,而是未來的自己,不計較得失,抬頭看著星際航向未知的人。

後記:聽BBC Podcast(BBC Radio 4 - Thinking Allowed, Dress Culture),談到加勒比海的移民、即後來的Windrush generation,如何以衣飾展示自己是大英帝國的子民(Britishness),值得香港人深思。有機會的話,亦可看看相關的文章:Performative Elegance: the Windrush Genera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Respectability  by Teleica Kirkland in Dangerous Bodies  New Global Perspectives on Fashion and Transgression。



2025年3月20日 星期四

係愛呀,哈利!

野生動物護理的第五課,關於動物行為,終於捱過第一階段的生物理論課,叫做勉強能應付功課要求,現在開始學習觀察動物行為,我拿著四份觀察表,蹲在小型哺乳動物的培育室,觀察一隻叫為Harry的老鼠的活動,每三十秒便要做記錄,寫下牠正在做什麼,例如刷毛、啃咬、跑跳、進食、睡覺,此外,我亦要觀察牠有沒有社交行為,例如替同伴刷看、互相依偎、打架等等。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能如此專注地觀察一隻老鼠半小時,表面上看來很悠閒,但其實腦袋非常忙碌,我一邊觀察一邊分析行為背後的意思,並決定那些行為是正常還是不正常。例如,我一開始近距離觀察Harry,牠不斷站起來東嗅西嗅,我的出現引起了牠的好奇,所以老師叫我站後一些,動作放緩,讓Harry回復到「自然」的行為模式。差不多十分鐘之後,Harry才不理我,繼續自己的生活。在我觀察牠的半小時,牠很多時都避開同伴(是的,哈利波特的朋友RonDraco),自己躲在一角,或在吊床上發呆。半小時之後,我拿著觀察報告問老師,Harry是否有點「不正常」?老師同意我的分析,Harry只有幾個月大,是隻初生老鼠,活動能力應該很強,我們要持續觀察Harry的行為,若問題持續,代表三隻小老鼠之間可能出現欺凌問題,飼養人員便要介入處理。

這是很有趣的體驗,不過對我來說,並非全新的經歷。不論是做口述歷史訪談、教育學研究,甚至種田,我一直運用觀察搜集資料/資訊,然後分析和解釋,特別是做教師的日子,我們便要不斷觀察和跟學生互動,只是學生會用說話解釋自己的行為,而動物則不然而已。這就是自然(Nature)和文化(Culture)的分別,人與人之間沒有單向的觀察,社會就是不斷互相觀察和影響的過程,現在溫故之新之餘,還要保持自己的觀察力,待將來要用時不會生疏。


牠不是Harry,因為忙於觀察做記錄而沒有為Harry拍照。


2025年3月19日 星期三

餐廳外食

自去年知道自己身體出了小毛病,我便很留意營養標籤,買餸用膳都會看碳水和糖的份量,外出用膳難以減碳水減糖,所以我盡量會在家用餐,但有時候避無可避,便會找一間餐廳,叫一杯無限任添的熱飲(不用兩鎊),吃自備食物,而英國最平民的Pub,便是連鎖經營的Wetherspoon,有些香港人稱Wetherspoon為英國的大家樂,我非常不同意,覺得貶低了Wetherspoon的格調。雖然Wetherspoon是連鎖經營、有固定的餐牌,有些本地人亦調侃Wetherspoon的食物都出自微波爐(我不敢苟同),但每一間Wetherspoon分店都有自己的特色,這間連鎖食店很多時會活化歷史建築物,保留原有風格,讓客人感受地方特色。因此,我到不同的地方,都會先看看有沒有Wetherspoon,有的話便點些吃的,然後了解那些建築物和地方歷史。

由於Wetherspoon很大眾化,又可以用手機落單,英國人又少管別人閒事,大家自顧自的,有人獨坐一角睇波,有一大班人喧嘩,各不相干,我便邊喝熱飲,或點一些低糖低碳水(如雞翼)的小吃,邊吃自備食物。我自備的大多是蔬菜、芝士和全麥麵包,這都是Wetherspoon沒有提供的食物。我昨晚如常地走到一間Wetherspoon,點了熱飲和小吃,便拿出蔬菜享用,怎知侍應送餐時看到我正在吃自備餐盒,便很不屑地告訴我餐廳禁止食用外帶食物,我連忙說sorry,她白了我一眼便離開。我將蔬菜盒放到袋裡,好像小學生考試時出貓的感覺,很怕被老師發現。其實我知衰的,香港的餐廳都禁止外帶食物,餐廳打開門做生意,我應該尊重,只是我一直心存僥倖吧了。我回家後翻查飲食條例,原來英國餐廳禁止外帶食物,除了生意因素之後,還有衛生條例的限制,客人在餐廳進食後出了問題,餐廳是要負責的。我以後會尊重餐飲禮儀,在外面食完自備食物才進到餐廳的了。

關於英國酒吧文化及Wetherspoon的特色,可收聽BBC Radio 4 - Arts & Ideas, Beer, Crisps and the British pub


昨晚的生態課程,學習護理天竺鼠,幾可愛。


2025年3月15日 星期六

水仙

星期六,本想多睡一會,但陽光一照入屋便醒了,看看鬧鐘,還未夠七點,戶外氣溫只有一、兩度,不願起床。三月夾在農曆年和復活節之間,早春時份細雨毛毛,以前在香港,天氣潮濕人也特別易倦,加上春瘟常發,乍暖還寒,大家都好像等時間過。英國三月的天氣亦是反覆無常,上星期陽光普照氣溫颷升至十四度,這個星期一陣春寒夜間氣溫又跌至零度,幾日前返工開車雪片打在擋風玻璃如花綻放,幸好現在每天返工可以盡情享受室內暖氣,所以也不覺很寒冷,我最擔心的是農圃內的作物,上星期回暖才發了芽,不知幼苗能否捱過冷冷長夜,所以吃過早餐我便到Garden Cente買了些竹枝,開半個鐘車抵達農圃,看到玻璃屋的幼苗尚算健壯,放下了心頭大石,然後我便發揮童軍本領,簡單紮了一個竹架,將菜苗放在竹架上,遠離冰冷的地面,希望這樣能幫助幼苗茁壯。

三個月前種落的水仙球終於開花,花色有如金盞銀盆,羞澀地垂下了頭。

2025年3月13日 星期四

生態與多元

來到英國,的確解鎖了一些成就,上野生動物課,開始要接觸不同的野生動物,學習照顧牠們。先是齧齒類動物,倉鼠、沙鼠、旅鼠、龍貓等等,要按照餵食表預備牠們的晚餐,然後是兩棲類動物,拿起瘰螈、青蛙等滑溜溜的東西,觀察牠們的健康狀況。老師講解濕地生態時,提到英國現時有很多來自歐洲大陸的瘰螈,已經成為入侵物種,英國本土瘰螈難以與牠們競爭,所以濕地保育的其中一個工作,就是控制歐洲大陸瘰螈的數目。其實,自從兩年前參與英國野生保育的義工之後,我便覺得保育工作有其內在矛盾,我們一方面強調多元的好處,所以文化多元、社會多元、種族多元等等,但另一方面,當多元性威脅本土物種/文化的獨特性時,我們又會毫不留情地除之而後快,所以我兩年前替保育組織移除北美雲杉樹苗的時候,便覺得自己某程度上都是「外來」物種,在豐富多元性與威脅本土性之間,界線不斷游移。大英帝國為英國社會帶來多元種族,但隨著帝國走進歷史,現在的英國人便要處理這筆多元遺產,在Britishness的兼容和Englishness純粹之間,多元的界線何在?未來幾年拭目以待。

為歐洲瘰螈量體重做身體檢查,在學院之中,牠們是生態多樣性的明證,但在野外,牠就是英國的入侵物種。

2025年2月10日 星期一

單車竊賊

下晝返工出門,才發現放在圍欄內的單車不翼而飛,以為自己眼花,又或者記錯放單車的位置,定一定神,過去差不多半年都將單車放在屋內,沒有眼花,是被偷了無疑。早已有心理準備,貪方便便要冒被偷的風險。回過神,到後園的雜物房裡取出從香港托運過來的摺車,檢查胎氣及剎車,一切正常,立即出門。

被偷的單車大概兩年前在S鎮的二手店買,很普通的Mountain Bike,價錢便宜,幻想自己騎著Mountain Bike沿北海岸遨遊,但買回家之後一直放在後園的雜物房,不是因為天氣太凍便是沒有閒情,遊車河總是更理性的選擇。直到去年這個時候找到工作,返工地點離家只有十分鐘車程,有時候踩單車快過開車,便漸漸以單車代步。英國單車的偷竊問題非常嚴重,所以一開始我做足所有安全措施,將單車鎖在當眼的單車停泊杆,如果餐廳容許的話,甚至會放在餐廳裡,回家後立即放到後園。不過,這樣提心吊膽有時候很累人,寒冬時份,放工時已經入黑,還要來來回回於前門和後園之間,非常麻煩。

由於我在客廳的大窗安裝了閉路電視,二十四小時監察泊在屋外街上的車子,所以我便貪方便,半年前開始便將單車泊在前門的圍欄之內,讓閉路電視同時監察單車和汽車的情況。是我心存僥倖嗎?也許是的,在這裡住落了,多了安全感,想活得輕鬆一些。不過,心底裡隱約還有一個原因令我如此鬆懈的。幾個月前執拾後園的雜物房,看到從香港寄來的兩部摺車,一直閒放在雜物房裡,得物無所有,心裡便有種「反正單車被偷了,還有兩部單車」的想法。

朋友以為單車被偷了,我會很失落,我也以為自己會不開心的,但當我踩著香港托運過來的摺車上班時,反而有種與舊物重新連繫的喜悅。若不是那部單車被偷了,我是不會把摺車拿出來用的。此外,當我翻看閉路電影,看到兩個單車竊賊蒙著半塊臉,鬼鬼祟祟地走過大街,確定四野無人便快速地走到我門前的圍欄外,然後用力地把單車抽起,逃之夭夭,過程大約兩分鐘。我看著監控畫面,好像生物學家看著放在野外的隱閉攝錄機,偷怕野生動物覓食的過程。啊,原來它們長得是這樣的,真有趣。某一刻我甚至有種興奮,覺得自己成功以單車為餌拍到珍貴的捕食鏡頭。

其實,單車在星期日凌晨、即星期六深夜已被偷了,但我星期日朝早返教會出門、行完街回家,到星期一早上返工放工,都沒為意單車不見了。人生有很多事情都是這樣,驀然回首,才發現早已失去。我現在只有兩部從香港托運過來的摺車,如果不見了,我會非常失落,所以將來即使再麻煩,也要將它們保重在安全的地方了。


希望你遇到個更好的主人




2025年2月6日 星期四

旁觀的視角

朝早聽新聞,全城熱血,昨晚紐卡素對阿仙奴,主客兩場加起來贏四比零,決賽於溫布萊迎戰利物浦,但我不是球迷,未能分享他們的喜悅。我突然覺得,來到英國之後看很多事情都用了另一種視覺,少了情感反應,多了旁觀的思考。我是個旁觀者嗎?不完全是,很努力投入生活、融入社區,但不再像在香港那樣擁抱某種觀點與立場,也沒有那種切身感,會退後一步、甚至幾步看事情,更留心聆聽和自己立場不同的聲音,理解他們的想法,有時候這反而能看清整幅圖像。難道這就是disengaged嗎?

今日行程排得很滿,早更回家便要煮定晚餐,切洋蔥、刨蘿蔔,刨蘿蔔皮的時候想到以前這個時候,收成甘筍後把靚的送給學生或拿到農墟,瘦弱的留來自己吃。搞了一個小時才走出市中心吃個無限添飯的Brunch,傳統的英式酒吧很和暖,坐在窗邊,看了兩章水滸傳,買些雜貨,便到大會堂聽共融政策的講座。

讀到林沖被逼上梁山,施耐庵寫道:殺氣侵人冷,悲風透骨寒。中國文學用字精練,十個字已經充滿電影感,我覺得梁山這個法外之地,就像百年前大嶼山,撈家也好大天二也好,都能在嶼南的村落搭一間草蘆,隱居其中。

聽講座後踩單車返午更,本來想將單車推過商場,但一入門口即被保安叫停,我問推也不行嗎?保安直截了當地say no,感覺像回到香港。放工時天還亮,氣溫又跌到一度,呼出了寒氣,幸好我不是林沖。我愛看光秃秃的樹椏,天空是一片畫布,寒枝簇簇刺長空,真美。

五年前今日,農曆新年假期快要完結,洗好所有學生的水鞋,等待他們再到農田,然而疫情來襲,復常無期,一等便差不多一年,才見到學生戴著口罩、穿上水鞋,踏入田間。


2025年2月5日 星期三

文化的力量

昨夜大雨,今早出門車窗結了薄薄的一層霜,午後天空放晴,碧空如洗,處處聞啼鳥,充盈初春的氣息。

離開香港,仍離不開高鐵與三跑的爭論,發展與保育是永恆的問題(AntiSocial - Bats v trains - BBC Sounds),最重要的能夠公開討論,媒體是程序公義不可或缺的一環。不過,工黨政府打算立法限制社會對基建的司法覆核?

雖然因為工作關係,未能報讀二級園藝課程,但自修之路未斷,英國很多自學的資料。以前以為Gardening只是關於種花,現在才發現自己孤陋寡聞,園藝包羅萬有,種樹種菜都在其中,甚至地景設計都與歷史和想像息息相關,希望將來能多到National Trust的花園,學習地景歷史和藝術。

初來英國以為Parsnip(歐防風)是青蘿蔔的一種,用作煲湯之用,只覺口感和味道欠佳,個多月前看到本地人的做法,切片氣炸,滋味無窮,有薯條的口感和番薯的清甜,最重要是低升糖食物,滋味無窮,自此之後,我愛上了Parsnip。

演算法真可怕,就像我肚裡的蟲,近日不斷建議我觀看莊子學說的短片,碰巧我讀到伊壁鳩魯哲學的部份,覺得兩者有相似之處,同樣思考亂世自處的智慧,在紛亂之中安享自由。當然,這只是印象,要深入思考分析才能分辨兩者差異。

2016年今日,身在台中,已忘記書店名稱,參考拍照地點,大概是新手書店吧,當時被書店的標語吸引,今日重看,仍然相信文化的力量可以改變世界。



2025年2月4日 星期二

海邊遛狗人

聽完Arts and Ideas的Podcast(BBC Radio 4 - Arts & Ideas, Diaries),覺得日常生活無論如何平淡,都想留些記錄。

早更放工看到晨光,午更放工仍見斜陽,心情特別開朗,一派立春的氣息。今日雖有陣陣春雨,仍能踩單車返午更,這半年常以單車代步,已摸索到比較安全的騎行路線。上斜時,會想起劉偉元。踩單車的自由,非開車所能取代。用兩腳驅動車輪前行,那種自主的感覺,有時雖然吃力,但節奏完全由自己操控,那是最自在的。以前讀謝旺霖的《轉山》,已經覺得很厲害,想不到劉偉元一個人身兼騎行、攝影與剪接,其展現的航拍畫面非常震撼,不能否認,對於某些認知,我要重新檢視。

早上送朋友返工,看到這個畫面,立刻想到德國畫家Caspar David Friedrich的海邊孤僧(The Monk by the Sea),隨手拍下,如此剪影,心無掛礙,令人神往。

去圖書館途中收到學院的電話,通知我已獲取錄,下星期開學。能夠進修Wildlife animals care當然興奮,但都擔心工作太多,加上讀書的話朝六晚九,未必能應付。在圖書館看書時,又收到老師的短訊,問我有沒有興趣再做口述歷史研究,我點止有興趣,簡直是喜出望外,只是我身在英國,如何能做香港的口述歷史?要再想方法。

《水滸傳》讀到第九回,很多血肉橫飛的暴力場面,在一個沒有公道和公理的世界,個人安危只靠權貴和力量。忽發奇想,水滸傳的英雄與希臘神話的英雄有何異同?

近排多讀了古典希臘哲學,又聽了不少哲學Podcast(In Our Time - Socrates in Prison - BBC Sounds),我對Socrates, Plato和Aristotle的政治理想的理解又深入了。昨天大家都談某台灣女藝人突然病逝的新聞,大家都在談論,原來死亡悄悄靠近,誰不怕死?Socrates將Hemlock(一種毒藥)視為解藥,幫助他的靈魂脫離肉身的囚禁,能到冥界與Hades和Homer辯論,因為有這樣的信念,死亡只是一場Passage。

一連幾日煮了些新菜色,其中當歸羊肉湯和客家黃酒雞的味道都很錯,讓我嚐到台南羊肉鍋和香港醉雞煲的味道。

原來2009年的今日,我到了韶關,看余靖和風采堂的歷史古蹟,當時還有些騎樓古厝正在拆卸,我在帽峰公園附近吃了荔枝柴火烤的燒鴨,那幾年我走訪了不少古鎮。


The dogwalker by the sea


2025年1月24日 星期五

悲痛之後

我不是不能承受這樣的悲劇,我甚至痛恨那些遺忘這一切慘痛歷史的人。只是,我所不能承受的是,在這麼多年以後,直到現在還繼續糾纏著表面的情緒:恨、悲慘、控訴。被害者的聲音是淒厲的,在這永無止境的高度張力背後,除了讓每一個人都筋疲力盡以外,也同時將每一個人都困住了。

摘錄自王浩威:沉思的旅步,頁25。



2025年1月23日 星期四

自我意識與獨處

每一個人,在其心靈的最深處,都是孤獨的。出生的時候,我們會呱呱啼哭,那是寂寞的啼哭。

那種內在於我們的「我是我」的意識,正是對孤獨的體現。打從人自覺其為生命體的最初一剎開始,到步入死亡的前一剎那為止,他都是孤獨的。

有多少漫無目標、從不用腦、喜歡群居的人啊!他們彼此模仿,彼此遷就,彼此羨慕、渴望、嫉妒、競爭、折磨,所為者無非是能從自我與生俱來的寂寞中脫逃出來。

Powys, A Philosophy of Solitude, pp. 37-38.


21年1月23日,一葉的朴樹下。


2025年1月22日 星期三

燃燒的夢

夜,越過電線桿,越過廢棄已久、雜草叢生的柏油路面,輕柔的來到。
它並沒有去壓迫還在徘徊的月光。
經過好一段時間,冷綠而深藍的夏日強光,才緩緩地完全退入到深深、如處子般的夜色之中。
夜色靜悄悄的在林間滋長,滲入墾地,貫穿靈魂,治療一切,調和一切,更新這個世界,為明日新的一天預作準備。
要是沒有夜來使靈魂復甦,人類很可能迅速便會把他們有限的夢全部燃盡。

- Kohak, The Embers and the Stars, P. 79.

雖然眼前的是冬日,但悠悠長夜更能滋艱無盡的夢。


 

2025年1月19日 星期日

Take this moment

前幾天氣溫回升至雙位數,正午時陽光普照,感覺就如初夏,雖然沐浴在燦爛日光之中,但心知一月仍是隆冬時份,如此溫暖的冬陽乃反常現象,不能留戀。不過兩日,昨夜氣溫又跌至冰點,今早出門時濕冷,寒冬吹過,讓我想起香港的冬天。教堂的中央暖氣系統終於修理好,終於不用穿上大褸做禮拜。聖餐禮後唱Take this moment, sign and space,由J. BellG. Maule所寫,唱著唱著,眼眶紅了,Take the tiredness of my days, take my past regret, Letting your forgiveness touch all I can’t forget。上主啊,是的,活到這把年紀,感覺有點累了,身體逐漸衰老,精神和記性大不如前,有些遺憾、有些追憶,求主憐憫。Take the little child in me scared of growing old; Help me here to find my worth made in God’s own mould。害怕變老,因為還有想做的事,口述歷史、教育、農藝,不過人生已到倒數之年,除了追求新知之外,還希望為過去留下記錄。



2025年1月12日 星期日

荒野

當年今日,在田裡讀《禪定荒野  》,似是預言:

一個人想要獲得真正的自由,就得置身於最簡樸的生存環境之中, 經歷痛苦不堪,遷徙不定,露宿野外、 不如人意的生活;然後面對野性賦予的這種變化無常和自由自在,還要心懷感激。(頁45)


 

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安息

昨晚收到邵家臻離世的消息,非常愕然,他比我大幾歲,一直積極參與社會運動,始終站在年輕人的一邊。因佔中而被捕入獄,出獄後出版《石牆生花》和《坐監情緒學》。我第一本讀他的書是《逆構青年》,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我才剛出來教書,秀卓叔叔在早會分享他的著作,我便借了《逆構青年》(2001年出版)來讀,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令我重新審視「青年」問題。太多人成年後便忘記自己的年少無知,甚至覺得「年青」就是問題,但身為社工的邵家臻以文字扭轉我們對「青年」的刻板印象,「年青」成為「問題」,很多時候是成年人強加的「罪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以「PowerPoint」為例,說明這種演示方式是權力的展示。不要忘記,PowerPoint在當時是新事物,很多人用這種演示方式組織報告重點,然而,邵家臻指出,這種將演講內容投射到大銀幕的方法,其實霸佔了交流和討論的可能,演講的人滔滔不絕,聽的人只能被動地看著流動的重點,因此,PowerPoint所呈現的,是有權力(Power)站在台上的人,即使說話內容空洞,但總有其「重點」(Point)。自從2000年香港教育改革推行資訊科技以來,很多教師的上學就是撳PowerPoint,以前是依書直說,教改之後是依Point即說。依書直說的年代教師還要備課和運用黑板組織概念,到了PowerPoint的時代教師可以不用備課,一切由教科書出版社預備好,PowerPoint圖文並茂聲畫俱全,就如魔笛一樣,教師一開PowerPoint,學生聞笛聲起舞。我最後一本讀他的書,是《石牆生花》,那是23年7月的事,我當時還覺得他很有生命力,想不到昨天傳來他離世的惡耗。死亡,不再是遠在天邊的幻影,而是近在咫尺的現實。

灰樹影

下霜時節,木葉脫盡,寒林千萬枝,簇簇刺寒空。
日出煙滿地,淡紫的天映襯空中林梢。
隆冬之中,自有好景致。

靈感來自德富蘆花的“雜木林”

2025年1月1日 星期三

迎新不送舊

醒來時天還未亮,入冬後長夜漫漫,昨夜不算早睡,大概十點吧,剛入睡之際被一陣陣的煙花聲吵醒,轟轟隆隆響個不停,半夢半醒之際還以為身在林村,村民放爆竹除舊歲,清醒一些才意識到自己還在英國,街坊放煙花迎接新年,我都忘了今日是新年的第一天。

早上醒來還是天昏地暗,冬至前後長夜漫漫,無法靠晨光判斷時間,究竟現在是幾點呢?望望鬧鐘,五點四十分,仍然是假期,其實可以再睡片刻,然而習慣了早起,早上的時間人特別精神,不用返工,悠閒地沖一杯咖啡,一邊拉筋、一邊聽歐麗娟老師談《紅樓夢》,頭腦越發清醒,身體也暖和起來。

透過飯廳的玻璃窗,望著夜幕拉開,換上漸次變化的藍,天空從深藍、灰藍變成蔚藍,若雲層不算太厚的話,陽光綻射而出,將銀白的雲染上金邊,晴空一時轉成澄藍,海鷗拍翼展翅,巡遊空中,一派怡然自得。做完運動、聽過文學課,便開始讀書。在這個聖誕假期我一口氣讀了幾本英文書,都與文史哲相關,為了應節,也看了幾部聖誕電影(The Nativity, Love Actually, The Holiday),有點像以前看賀歲片的感覺,總之是發放佳節的正能量,有研究說看這些聖誕電影會令人愉悅,也是的,雖然電影橋段千篇一律,但某些情節又會令我會心微笑。例如看到Love Actually的Liam Neeson鼓勵仍在讀小學的兒子勇敢向暗戀對像表達愛意,又或者Kate Winslet同時與Jude Law和Cameron Diaz通電話,其中的錯摸令我捧腹大笑。

踏入新一年,還是替24年做些盤點吧,先回顧一些完成的事:

一,讀完《紅樓夢》和《細雪》,還有些文學作品,如蕭紅的《生死場》和谷崎潤一郎的著作。今年會繼續讀中國古典文學和日本文學,希望能多讀些英國文學吧。

二,寫了一年的網誌(從48歲生日到49歲生日)、十二篇談教育的文章,還有些英國種植分享。未來一年有另一個書寫計劃,所以會減慢更新這個網誌。

三,完成了一年的園藝課程,復育了朋友的花園,亦開闢了港人組織的農圃。雖然報讀了另一個生態課程,但未知會否取錄,亦有點擔心自己的時間未能應付。未來一年我希望能多種些蔬菜、增加收成,與此同時兼顧本地生態的需要。

四,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生活大致穩定下來,生活習慣亦隨之而改變,比以前早睡早起和有規律,未來一年有些新的工作任務,有點像以前在香港做的歷史文化導賞,未來一年我要多讀些書,深了認識本地的生態、歷史和文化,學以致用。

五,昨曰除夕,我才驚覺一年沒搭過飛機。以前在香港,一年幾次外遊是閒事,去日本和台灣就如回鄉,所以自大學畢業以來,我從沒試過一年不搭飛機(可能03年沙士時也沒有吧,忘記了)。然而,24年一整年我都沒搭飛機外遊,英國地域差異大,各有地方特色,開車遊歷已經令我大開眼界,再加上到不同的地方探朋友和遊歷,其實很滿足。不過我仍然希望今年有機會搭一次飛機回去探家人和朋友,看時機吧。

寫到這裡,天光了,抬頭看到飛機劃過長空,在藍天遺下一條白色的絲帶。近日看《水滸傳》,讀到魯智深到五台山出家,剛好又看到歐麗娟老師的講課片段,談寶玉的啟悟。原來寶玉的第一次啟悟,便是聽到《山門》的〈寄生草〉,魯智深唱出:

漫搵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台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那裏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是的,讓一切隨緣化。


聖誕躲在農圃的溫室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