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到底怎麼做到的?他們怎麼找到錢來生活、吃飯、穿衣、坐交通工具、甚至偶爾去度假?」
他正經歷社會性死亡,即使有些好的事情發生,但焦慮的心情就如過濾器,隔掉了喜悅,只留下負面情緒。他的心底不斷有聲音說:「現在如此,以後也永遠如此。情況永遠不會好轉了。」
心情影響健康,疾病來襲,生活開始退縮、孤立自己,不想與人接觸,思緒掉入了黑洞,覺得一切只會越來越糟。
讀著他的經歷,我回想人生的黑暗時刻:
第一次也是最刻骨銘心的一次,在斗室之中,萬念俱灰,我永遠記得那一個靜寂無人的冬夜,一輪痛哭,筋疲力盡,倒在床上不能動彈。那一次走得過,是因為父母和兩個兒子,我才能學習愛和被愛的功課。
第二次是寫博士論文的時候,經濟拮据、進度落後,還有兒子剛升讀中學,生活有如戰場,不斷迎戰、解決問題,直到初稿獲接納,眼淚瞬間崩堤,我立即匆到廁所,壓力伴隨淚水一瀉而下。要走出谷底別無他法,只能咬緊牙關,做好每日必須完成的工作,等機會出現。後來機會真的出現了,有心人願意支持農田的教育工作,經濟才漸見好轉。
第三次是去年暑假,異鄉生活不容易,脫去一切身份、職業、學識和背景之後,餘下的就只有空空的一個我,從期望、失望到自我懷疑,幸好已有人生閱歷,從最基本的事情開始,一步一步走向出口。
近日看Wim Wenders的《Perfect Days》(完美的日常),給我很大的啟發。陽光穿過枝葉形成斑駁光影,靜默感受生活每一刻,韜光養晦、大隱於市。
樹木以枝椏為畫筆、銀灰天際為畫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