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微涼,風和日麗,農圃綠意盎然,農圃與花園果然不同,英國人喜歡在自己的後園種植觀賞植物,農作物是種在農圃的。農圃(allotments)在英國有很長的歷史,但今日所見整整齊齊、有如格仔田的農圃,大致可追溯到維多利亞時代,是為社會底下層而設,讓他們打發時間,不要只顧飲酒,同時種植新鮮蔬菜給家人食用。直到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斷絕英國的糧食入口,社會對農圃的需求大增,農圃自此成為都市規劃的一部份。雖然如此,英國城市發展迅速,申請數字不斷上升,農圃供不應求,很多市民要等四、五年,甚至七年時間才能獲派農圃。
等候幾個月便獲批一小片農地,我們非常幸運。走到獲派的農地之上,一種熟悉感油然而生,好像十二年前看鄉土學社的農地,又如15年底參觀一葉農莊。我看著農地上的野草,開始叫得出它們的名字:Thistle、Blackberries、Comfrey。我在農地的一角看到幾片綠葉,似曾相識,我順著莖向下摸索,抽出了幾隻薯仔,薯仔旁邊是乾了的粟米稈。我腦海中已冒出了不同的想法:如何開田、如何組織有興趣耕種的香港朋友、如何規模作物、如何堆肥、如何收集雨水......。
去年十月開始做保育義工,然後到生態花園幫忙農務,一月開始上園藝課,三月底替朋友P打理後花園,上星期幫教會朋友清理花圃,今日為農圃做規劃,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上主一直帶領。我要更用心學習園藝和種植,才能不負所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