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4日 星期三

越收越窄的牢籠

細心檢視教育局設計的教材,角度和觀店單一,強烈感受到局方希望教師將既定的知識內容灌輸給學生。要灌輸基礎知識,也無可厚非,即使理科有必須有一定的知識量才能引導學生探究,然而,局方設計的公社科教材卻無什麼探究空間可言,處處弔用鄧小平的說法,又或者由建制學者如劉智鵬和劉兆佳定義,感覺就是沒有什麼可以再討論的,有如釋法的邏輯,連教學內容和過程也交代了,教師和學生跟著去做便可以。估計將來的填充及短問答題目,也是以政策、憲法、國民身份等為考核內容。就如考駕駛執照一樣,先考路標和一般道路常識,只要死背,不斷操練,便能合格過關,其中只有對錯,沒有探究空間可言。難道筆試會讓應考者討論高速公路的時速應該限制於100公里嗎?又或者在屋邨周邊應該設置紅綠燈、行人輔助線或斑馬線處理嗎?公社科將來也好像公民資格的筆試一樣,只要記熟政府定下的規矩即可,若然不合格,連考路試的資格也失去。

一邊備課,一備質疑自己是否正在浪費時間。我將來的教學能夠不違心嗎?我也試過說服自己,這個科目的內容也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理想。然而,如果學生問我,大人會議的討論如何彰顯人民民主的成份?執政黨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如何?為何總理的任期有限制,但國家主席卻可以終身制?其他政協裡的民主政黨如何發揮議政功能?中國公民有何參政途徑?公社科其中一個課程目的,是培養獨立思考的學習者,但教育局是否希望學生熟悉基礎知識的部份後繼續探究社會現實的問題?我估計教育局是不希望學生這樣再追問下去的,課程也寫得很清楚,這些應該是不成熟的議題,還是留待其他人去討論吧。

我不知道香港教育將來會變成怎樣,很多我們過去覺得理所當然的教學空間逐一消逝。小時候看星球大戰,其中一幕是主角被困在壓縮艙,兩邊牆不斷向中間擠壓,空氣越來越少,水位越來越高。如果還可以離開,真的要堅持留下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