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英之後橡樹、山毛欅、樺木等比比皆是,我便想再讀一遍《樹的秘密生命》,但離開香港時我已把書送給鄉土同學會,所以沒有帶來英國。或者命中注定,我閒逛D城的公共圖書館時,竟然看到英文譯本(The hidden life of Trees),二話不說立即借閱,今天趁著Half Term不用上班重讀此書,看到Beech時便立即想起公園裡一排排畢直的山毛欅,見到Oak時腦海中又出現琴形的橡葉,所以這次重讀時如親臨其境,內容分外親切。
有幾點是我重讀時才留意到的:
1. 作者Peter Wohlleben本來是商業植林區的管理員,他說以前對樹木的認識,僅限於其經濟價值,直到後來舉辧林區的考察活動,遊客問他很多他沒有留意的樹木問題,他才如夢初醒,發掘樹木的生命本質。我喜歡Peter Wohlleben的真誠,每個人的覺醒經歷皆不同,但很多時候是在無意間或閒聊時出現的。看來是無所不曉的專家,可能充滿知識障,需要由無知者點化。
2. 他用美國黃石公園的狼群為例子,說明頂級捕食者消失後整個森林生態失衡,他說在生態系統中,狼群作為管理人(stewardship)比人類更稱職。這讓我想起很多年前讀《狼圖騰》時的震撼,可惜的是電影拍得太差了,那是我兩個兒子記憶中最悶的電影之一。真諷刺,人類憑什麼作為大地的管家?
3. 他說林區的問題不在於樹木本身,而在於人類為求經濟利益而植林,這個做法完全改變了大自然以緩慢速度共同演化的規律。讀到這裡我又想起三蒲紫苑的《哪啊哪啊神去村》,小說改編的電影由長澤正美擔任女主角,內容貫穿日本文化、經濟及生活,輕談淺唱卻又意味深長,值得一看。
4. 樹木除了透過葉片的光合作用獲取養份,也能透過根系互相餵養,原因是減保持森林的濕度、共同抵抗強風、合力調節溫度。獨木難以生存,成林才能共榮。樹比人更有智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