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0日 星期日
周日時光
2024年6月29日 星期六
看樹
2024年6月28日 星期五
學期尾
2024年6月27日 星期四
開窗
早上天陰,稍涼,時有陣風,獨坐於考室等待學生進場,一切準備就緒,覺得還欠些什麼,窗外浮雲遠去,藍天乍現,何不開一扇窗?英國建築講求能源效益,雙層玻璃、保暖隔熱,但也斷絕了室內和戶外的連繫。開窗之後,風吹進考室,鳥鳴聲聲入耳。群鴉共舞、浮雲遠遊,考室頓時多了點人味。
小息的時候,窗外傳來其他年級學生嬉戲的聲音,我問學生是否需要把窗關上,學生說開窗好了。其實,考室太靜對學生來說也是種壓力,我經常聽到學生餓肚子發出的咕咕聲,有些坐在旁邊的同學聽到,會掩嘴微笑,餓肚子的同學唯有灌水,假裝什麼也沒有發生。我也試過因為肚餓而發出咕嚕的聲音,好在那次只有三個考生,而且他們都非常有禮貌,沒有令我很尷尬。自此以後,我開考前十分鐘會先吃一條香蕉,書包中也會多放一條,若在監考途中感到肚子要抗議,我便咬一口蕉壓住那些咕嚕聲。然而,開了一扇窗,聲聲入耳,那些肚子叫的聲音便變得微不足道了。
可能是同行的緣故,總覺得英國的學校將教學這回事分得太細。香港的教師,既是學科教師,同時要做班主任做訓導輔導工作,拔尖保底更不在話下,如果學生缺席,亦要家訪了解問題。在英國,教師太多在自己的學科專業教學,有自己的課室,學生要到教師的課室上課。如果學生缺席,有專門處理出席率的同事負責。考試有專門的考試主任和我們這些監考員,另外還有代課協調、行為管理等等,分工非常仔細。不過,分工太仔細對學生更好嗎?學生有充足的機會整全地認識教師嗎?我很同意一句話:Consciously we teach what we know; unconsciously we teach who we are. 教師對學生最大的影響不在知識,乃在於整全的人格。
我還未太熟悉英國的教育制度,不敢妄下判斷,但監考員這個角色讓我有機會進入學校,觀察教學文化。被派到特別室監考,更是難得的機會,近距離認識師生互動和學生特質。監考這個角色對我來說,其實也算是一扇窗,讓我一窺英國學校的究竟。
2024年6月26日 星期三
萍水相逢
2024年6月25日 星期二
返老
屋內的溫度計再次升到24度,終於可以穿短袖衫出門。
T通常是我返到學校第一位見到的同事,他每次見到我總是喜上眉梢,問:How are you?一個多月前第一次見他,我答道:I am good. Thanks, and yourself?他回答說:I'm awesome。然後跟我分享活著是多麼美妙,簡單一句Good並不足夠。自此之後,每當他問我How are you的時候,我便答awesome。聽到我的回答,他會開心得手舞足蹈,好像遇到知音人一樣。
其實,T在英國並沒有很多知音。曾經有一位英國同事聽到T說awesome,有點不以為然的說,那是很美國的表達方式。英國人含蓄,不論生活過得好與壞,都是一句Not too bad。因此,直到現在,學校只有我會以awesome回答T的問候。
T快八十歲了,他打趣說:The end is not near. The end is here。
怎會呢?我的阿嫲快103歲了,跟我的阿嫲比較,你還年輕呢。我一邊說,一邊打開手機,給T看我跟阿嫲的合照。
T目瞪口呆,說了一聲Awesome。
昨天監考之前,他問我有沒有看過Thomas Merton的書。我說有啊,Thomas Merton的《七重山》是很真實的靈性旅程。他守緘默之約,以無聲的禱告回應世界,值得我們學習。
他可能沒有想過能跟一個香港人分享靈修感悟,興奮得緊緊把我抱住。我很想像他那樣老去。昨夜收到他的短訊,他說:It's great to have someone that is so on the same page. It's such a blessing.他令我想起一位以前在香港的戰友,同樣滿頭白髮,一樣的有智慧。
我跟T走上考室,說起學生離校的事情。短短一星期,已有兩位學生退學,一位是忍俊不禁衝出考室的女生,另一位就是精神散漫的男生。我說,我們永遠不知道哪一天是最後一天。T望著我說:Always the first and the last。
監考的工作已進入倒數階段,還有三天便結束。T說前幾日面試健康身品售貨員,若成功了便不能做監考工作。雖然希望他成功,但私底下想繼續和他拍檔。
2024年6月24日 星期一
昆蟲
2024年6月23日 星期日
藝農中年
2024年6月22日 星期六
進步
2024年6月21日 星期五
水樽
2024年6月20日 星期四
夏至
終於等到夏天降臨,氣溫重回二十度以上。本來五月開始回暖,但踏入五月底、六月初,連場大雨加上風寒效應,夏天完全失了蹤,等到今日,長日永晝,夏天才姍姍來遲。過了今日,日照時間開始變短,直到冬至的到來。
在英國生活,季節感是相當強烈的,樹木花卉因應四季而變化,景色截然不同。還記得去年十一月第一次監考,車子爬到坡頂時看到地平線上旭日初升,然後到一月、三月、到現在六月,每一次從坡頂遠望地平線,太陽的位置不斷變化,時間意識變得非常強烈,難怪英國人的small talk都從天氣開始。
我差不多每天都走過小學外的行人路,自一月以來我便觀察斜坡上雜草的花色。一月底、二月初冬季進入尾聲的時候,斜坡上長滿了雪花蓮,到了初春時份,番紅花取代雪花蓮佔滿草地,之後便是蒲公英的花季,進入初夏,蒲公英不敵大豖草,草地上長滿白花。踏入五月,白蠟樹扁平的翅果如蟬翼撒滿校園。四季更迭,層出不窮,活在四時之中,百看不厭。
重看去年今日的照片,朋友來訪,住了兩天,我們登上雅典衛城般的紀念建築,俯瞰新城鄉郊的地景。我們之後到訪D城,那是我第一次到那裡,新舊建築交錯,古老的教堂和市集,新式的圖書館和文化中心,想不到後來我每星期都要到D城上課。夏至日長,參觀完D城之後我們還有時間,竟然到了S鎮的燈塔留影,晚上送朋友到N城坐火車回程,雖說是晚上,其實還有日照。
重讀李白的《獨坐敬亭山》,覺得眾鳥高飛、孤雲獨去,都代表著時光的流逝,以前以為詩人想表現自己的離愁別緒。如今再讀,才發覺詩裡的主角,其實是敬亭山。即使詩人李白,最後都會離開,看世事變化無常的,便只有那座無言的大山。
2024年6月19日 星期三
限制
2024年6月18日 星期二
謝恩
1. 我從(母親)得到什麼?
2024年6月17日 星期一
學校空間
2024年6月16日 星期日
侘寂
2024年6月15日 星期六
食生菜
今日,終於在英國食到自己種的生菜,真的是值得記住的日子。
因為工作的緣故,一個星期沒有到P的花園(即我們的菜園)了。起身之後先修改文稿,這篇文稿先後改了多次,到今朝作最後修改才滿意,電郵給編輯朋友。好了,放下心頭大石,出發到菜園。過去一星期偏冷多雨,一直擔心農作物的表現。到了菜園,先觀察雀網內棷菜的情況,如園藝老師所料,蓋了雀網後椰菜生長非常健康,代表之前把菜葉吃光的,大概是斑鳩和鴿子。椰菜旁的蕪菁也壯大了,為免重蹈覆轍,我還是替蕪菁加了雀網。最可惜的是粟米苗。我估計P最近大忙,沒有替農作物淋水,粟米苗奄奄一息。我也沒法子,只能死馬當作活馬醫,先將南瓜苗邊的雜草清除,然後將粟米苗移到南瓜苗之間,最後加蓋雀網,防範於未然。
當我們聚精會神做農務的時候,精居K太太隔著圍欄跟我們打招呼。我看一看菜園,說進度很不錯,然後介紹她種的花卉和農作物。她的花園是我心目中的後園,圍欄邊種滿了魯冰花和Foxgloves,中間的位置用磚砌成菜床,種了露筍、茴香等作物,花園中還有不同的果樹。她說我們教我們用接骨木花和黑莓釀酒,然而我不好酒,我回答說喝接骨木花茶和黑莓果醬便很滿足了。她突然問起香港的情況,替被囚的人感到很可惜,還說了些安慰的話,鼓勵我們好好在英國生活。她很欣賞我們把P的花園打理成菜園,還說我們不用上園藝課,說:「You know exactly what you are doing。」
打理完菜園,便到教會姐妹的後花園幫忙打理花圃。所謂打理花圃,不過是清除雜草,對我來說,這種工作真係易過食生菜。不用一個鐘頭,便將花圃清理得乾乾淨淨,來到英國之後,我學懂了用Shear和Lawn Edger把草坪和花圃分界,把不同的種植區域劃分得井井有條。完成工作,姐妹說了一句:Perfect。得到本地人的肯定,我心裡竊喜。
晚上將收成的生菜燙熟,老土講句:有菜味。又踏前一步。
2024年6月14日 星期五
結業
監考最後一天(其實下星期還有一科Hospitality,但應考人數很少),本來很想寫張祝賀卡給特別室的考生,但思前顧後,還未摸熟英國文化,不知道監考員和學生的界線何在,還是等下星期問一下負責特別室的教師,才決定寫些什麼。
不過,下午發生了一件很高興的事情。在我離開禮堂走上特別室的時候,在飯堂遇到其中一位學生,她正跟同學吃飯,一看到我便很熱情地揮手、跟我打招呼。說來慚愧,學生到今日還未知如何稱呼我,只是不斷叫「sir」。其實,我心底裡一直希望跟他們多聊天,跟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告訴他們香港這個地方。然而,還是那個老問題,監考員不是教師,在監考員和「考生」之間應該保持距離,這也是英國要特別聘請監考員的原因,以免教生關係影響考試的公平性。
今日考的最後一科是物理,考試時間一小時十五分鐘,但大部份考生大約半小時便完卷。他們打發時間的方式不外乎幾個:第一,咬筆和咬手指(為何在Covid之後他們還不在意衛生?英國現在又爆發大腸桿菌感染E.coli);第二,上洗手間(由他們舉手示意要上洗手間,我傳短訊給同事過來,到同學抵達特別室帶同學上廁廁,一般需時十分鐘);第三,飲水(我懷疑學生和我一樣,不斷飲水減少肚子的咕咕聲);第四,伏在桌上睡覺(這個是最正常的,他們用校褸Blazer蓋過頭,一覺瞓到時間夠);第五,一邊抖腳、一邊望住我(這是我覺得最尷尬的,他們望住我的表情,好像是我迫他們坐在考室之中,我變成了獄卒。其實在開考十五分鐘之後他們有權離開試場的,不過學校不容許)。
下午二時十五分,我宣佈考試結束,收卷之後,他們整裝待發離開試場,他們望著我,等我宣佈。然而,我望著他們,說:「今天是GCSE的最後一天,祝願你們一切順利,再見。」然後開門給他們。他們跑著跳著離開,跟我say goodbye的,也是我監考以來最多的一次。GCSE之後還有校內考試,我要忙多兩星期才可以休息一下。
P的後花園、教會姐妹的後園和A的農圃都等著我。
2024年6月13日 星期四
農圃
2024年6月12日 星期三
2024年6月11日 星期二
對話
2024年6月10日 星期一
記憶的失落
2024年6月9日 星期日
生花
2024年6月8日 星期六
練習
2024年6月7日 星期五
老去
2024年6月6日 星期四
咕嚕
2024年6月5日 星期三
自處
2024年6月4日 星期二
普羅米修斯
看完《九龍城寨》之後,
腦海裡不斷響著岑寧兒的《風的形狀》,
踏入六月,心裡有種鬱悶,
很多事情欲語還休,
好像沒人能分擔難以言明的哀愁。
昨夜睡得不好,
不斷做惡夢,
早上醒來天色幽陰,
下午傾盆大雨,
天也要痛哭一場嗎?
林昭寫過一首《普羅米修斯受難的一日》的詩,
亦因為此詩而被捕。
從詩的內容可見,
她就是普羅米修斯,
甘願冒被天神宙斯懲罰的風險,
都要將火種交到人的手中。
火種所代表的,
是自主、獨立、無懼的精神。
林昭是基督徒,
以殉道的心迎接苦難,
她愛惜人世的生命勝過自己的生命。
此詩的節錄再刊於2004年的《明報月刊》,
願所有殉難者安息:
「火本來只應該屬於人類,
怎能夠把它永藏在天庭?
哪怕是沒有我偷下火種,
人間自己也找得到光明。
......
你不想再回到奧林匹斯,
在天上享受那安富尊榮?
你不想重新進入神族家庭,
和們同優遊歡樂昇平?
可以答覆你,宙斯,我不想!
我厭惡你們的歌舞昇平,
今天我遭著囚禁迫害,
但我不認為自己是罪人。
......
人啊!我喜歡喚你響亮的
高貴的名字,大地的子民,
作為一個弟兄,我深情地
呼喚:人啊,我多麼愛你們!」
2024年6月3日 星期一
女俠
重讀2004年7月的《明報月刊》專題,歷史在重演。
許覺民說:「林昭入獄後惟一思考的是『究竟為什麼』?她認定所說的都有事實可證,她堅信所說的都是正確的。那麼說了真話反而有罪,是非顛倒反而是正確的?林昭本來滿以為說話是人的權利,說對了很好,說錯了你不聽就是了,或者加以反駁和批評,一起來辯論也未嘗不可,但現實給她的教訓是她想錯了:根本沒有這回事。她思索的結論是:專制者不讓人說話,說對了也是錯的。」(頁22)
2004年,關於林昭生平的記錄片在香港中文大學上映,內地的知識份子不斷流傳林昭的故事,透過紀念她的死、追求民主和自由的政治制度,現在回看,當時大家都太樂觀。彭令範說:「在這二十一世紀的曙光中,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鞏固和發展,憲政和法治是新世紀的趨向,是否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個人自由是人的尊嚴和天賦權利。政治民主和個人自由將成為二十一世紀全球性運動的主題,支配整個政治思想的意識形態體系,這也是林昭的最終願望。」(頁27)
2024年,林昭再次消失於大眾的視野。二十年之後的今日,林昭的願望離我們更近了嗎?林昭於1968年被槍決時還不到三十六歲,在她被捕七周年時,寫了以下一首詩:
被捕七年,歲月雲烟!
家國在懷,興亡在肩!
剛腸嫉惡,一往無前!
大義凜冽,大節皎然!
真金入火,何懼毒焰?
金是火煉,火熾金顯!
孤軍力戰,碧血日鮮!
心悲氣壯,意決志堅!
公道為旨,正義當先!
有我無敵,豈計生全!
中華民國,締造維艱!
重光法統,後起著鞭!
一身未惜,要續史篇!
軒轅宗社,雄波海天!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得清名滿世間!
有些事、有些人,不能忘記、更不應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