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故鄉?無鄉的,不只是一個地方的人,更是一個時代的人。現代化就是拔根的過程。狂風暴雨後,才知根紮得有多深。
從何時開始,「香港」成了我的「鄉」?是孩子出生那一刻?是我從農那一刻?還是我離開那一刻?
如果美麗島之後的鄉土文學論爭是台灣民主化的土壤,我們該如何談論香港的鄉土?甚或乎,我們如何尋找香港的鄉土精神?
鄉土比地方承載更多的人文景觀,地方是肌理、鄉土即靈魂。那麼,要談論香港的鄉土,必須從其野性的、未被馴化的一面談起。
鄉土意識,就是將地貌和動植物群相的生態知識納入既存的非實體世界之中,文學、電影、甚至乎歷史,皆能成為香港的非實體世界。
我們或許已受慣了強烈變化的衝繫,而忘卻了對細微變化的感受。細微感受是,語音不同了,生活、經濟方式的改變,氣壓、溫度的變異,所謂離鄉,就是這些識覺的總和。
有多少人意識到我們已失去夜晚,失去夜晚的同時,很多人也失去了思考「存在」的機會?
鄉土也可以是既濟未濟的(Already but not yet),後來的鄉土學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