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大街,很多店都關門了,有些上了年紀的本地人自彈自唱,為冷清的街道添上熱鬧的氣氛,他們唱的都是七十年代的老歌,怡然自得。我穿過大街,走向咖啡店,點了一杯拿鐵,找個靠窗的座位,繼續讀《源氏物語》。讀到第八章〈花宴〉,天皇舉行櫻花宴會,各親王公卿都要探韻賦詩,我便想起寶玉隨父賈政遊大觀園的情景,光源氏和寶玉一樣,是絕世美男,且才情兼備,能文善詩,成為一時佳話。其餘情節,亦不時令我有種錯覺,好像讀的是日本的《紅樓夢》,於是我翻查資料,了解豐子愷先生的翻譯特色。
原來豐子愷並非以《源氏物語》的原稿進行翻譯,而是基於谷崎潤一郎的現代日語譯本為底本,因此重意譯多於逐字逐句的翻譯。此外,豐子愷先生的中文造詣高超,或不自覺受《紅樓夢》的修辭方式影響,故他的譯本讀來非常暢順,猶如讀中國文學。不過,對於豐子愷先生的翻譯,周作人曾批評為「濫用成語,不顧與原文空氣相合與否」,從而失去了《源氏物語》本來的日本底蘊。由於我不懂日文,沒資格與原文比較,但豐子愷先生的譯文流暢,令我聯想郅很多《紅樓夢》的細節,於是能一邊讀一邊比較。關於兩部文學巨著的比較,我也聽了台灣朱嘉雯老師的分享,很有意思。紫式部和曹雪芹,一個生於平安時代的日本,一個生於清朝的中國,相距八百年,但人物設定和文學風格卻有很多巧合之處,不知他們在天上相遇,可有知音終相見的感慨?
午後開車返回燈塔,坐在海邊長椅,翻書閱讀,享受日光直照,海風吹拂。讀到光源氏和紫姬的詩,呼應著眼前美景。光源氏吟詩道:千尋海水深難測,荇藻延綿我獨知。紫姬答曰:安知海水千尋底?潮落潮生無定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