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7日 星期六

批判與反思

今日帶Ira Shor的Empowering Education到咖啡店閱讀,進度頗佳,有些靈感可以為下一篇文章所用。書中有段話值得思考:

Simply acting out the bad feelings is not enough. We must reflect critically on the problem and go beyond mere opinions and feelings.

不知何解,當我讀到這段話時,我想起的不是以前教書的情況,而是兩星期前英國社會的動盪。新冠疫情、俄烏戰爭、脫歐等問題,令英國的生活成本不斷上升,英國人普遍對現時的經濟狀況感到不滿,甚至徬徨無助。在經濟不景時出現這些負面情緒,乃人之常情。然而,受過教育的人應該能穿透個人情緒,尋根究柢,反思問題的所在。Reflect critically(批判地反思)說易行難,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當人在山中,大家看到的風景都不一樣,誰可以說自己比別人更具批判力?此外,思考真的可以不帶情感嗎?

這兩個星期以來,不同的媒體就社會動盪的成因進行討論,BBC Radio 4的Moral Maze(道德迷宮)是我很愛聽的節目,主持人邀請不同意見的嘉賓就特定議題進行討論,不時充滿火藥味,但個個都能reflect critically。其中一集便是反思動盪的根源問題(BBC Radio 4 - Moral Maze, What do the riots say about Britain?),我認為這些才是提昇公民質素的教育,不知道現時還有多少英國人會收聽這些高質的節目?

如果要在雞蛋中挑骨頭的話,我認為不用Riot、改用unrest會令議題更開放,因為Riot(騷亂)似乎將整個抗議活動做了定調。無可否認,新聞報道選取了很多吸睛的畫面,例如燒車、掟磚、爆玻璃等,但亦有很多和平克制的示威活動在各地進行,以riot統稱所有示威活動,似乎掩蓋了某些理性的不滿聲音。這也是很多英國本地人不喜歡BBC的原因,他們覺得BBC的報道雙重標準,用香港的術語來說,就是太過「左膠」。

無論如何,眾聲喧嘩比一錘定音好,英國是民主和開放的國家,保持發聲、學習聆聽,才能找到出路。


圖文不符:朋友話要出去碰運氣,睇流星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