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4日 星期三

倒模

明天又是截稿的日子,開始忐忑不安,很多東西想寫,頭緒太多,難以整合。最難寫的是文章的開頭,如何讓讀者覺得文章值得花時間看下去?我經常掙扎,究竟自己是否還有資格談論香港教育?今時今日在香港當教師紅線處處,我們這些過來人就是不想在紅線內做教育,才毅然出走,然而那些選擇在教育體制內的有心人,我要寫些什麼才能鼓勵他們不要放棄教育理想?我又如何避免令他們覺得文章只是一些前塵往事?

太多顧慮,便能以下筆。今日陽光普照,不如外出走走,或者走路會給我更多的寫作靈感。沿街走了半小時,曬太陽,回家做午飯,快煮慢食,又到一點。走到後園繼續填補外牆的破洞,已經用了五盒白灰,但還未完成批盪的工作,可能要多買兩盒白灰才足夠。批盪之後是打磨,最後是上油,如果天氣好的話,下星期便能完成。

喉嚨有點沙,幾聲咳,似乎病了。走入書房,對著電腦發呆。

翻開徐賁的《統治與教育:從國民到公民》,此書由牛津大學出版,已絕版。想當年政府強推國民教育引起爭議,很多市民上街反映憂慮,之鋒是其中之一,當年只是中三學生,已能獨當一面。這本書給我很多啟發,我一直藏在書櫃,最後一次讀這本書是二零二零年,我帶著它到長洲,坐在街角的咖啡店靜讀。其中一句是這樣的:「公民的愛國並不表現在一味地順從國家權力,而在於要求和督促國家權力不要破壞公民群體所共同珍惜的東西。」

這句說話呼應著美國哲人Thomas Paine的話:The duty of a true patriot is to protect his country from its government. 英國的Country比中文的「國家」少政治意味,著重於共同生活的土地和同胞,而government所指的,更多是政權和執政者。所以,根據Thomas Paine的說法,真正的愛國者隨時成為執政者/政權的眼中釘。

如果「愛」只是聽命於人的教育,學生最後只會變成臣民,一切唯命是從、喪失自我的追隨者。這還算是教育嗎?


街上踱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