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3日 星期六

Bill McKibben:Deep Economy

研究人員指出,一般而言,金錢購買快樂,最多達到每人平均大約一萬美元所得,超過這個點之後,金錢與快槳的關聯性就消失了。

食品價格降到空前新低,美國人花在食物上的薪水只有百分之十一,比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祖父母輩花費的錢少了一半以上。...食品價格保持如此底廉,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購買食物的金額中,只有很小的比例支付給少數農民。

古巴建立了很可能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半永續農業運作模式,這種模式對石油、化學藥劑、往來運送大量食物的依賴遠低於全球其他地方。古巴進口了一些食物,從越南進口一些米,甚至從美國進口一些蘋果和牛肉,因為美國農業州的參議員促使古巴禁運幅度放寬,但主要靠自給自足。

「生活成功原則」的布道,比方說如何管教小孩、如何達到專業目標、如何理財投資、如何少負債。或者想一下最近一週的基督教暢銷書排行榜。每出現一個像華理克所著的《標竿人生》一般具有挑戰性的論題,就會有兩個類似美國超大型教會牧師歐斯汀所寫的《活出美好》,該教會最近在休士頓買了擁有一萬六千個座位的棒球場進行傳教活動。如同一位銷專家解說的:他不是從事心靈事業,而是從事自我事業。...「自助天助」看法所造成的影響很大,因為它是眾多基督徒支持近幾任政府實施嚴格經濟政策的原因之一。這是從亞當斯密開始,而非從伊甸園的亞當開始的經文。

美國人對這種高度個人主義的承諾,讓他們容忍、甚至頌揚不公平,而且情況己經嚴重到鬧刻和悲劇兼而有之。貧富差沒有引發疑慮,反而受到頌揚;益者往往被認為是人們的典範。

當代自由派人一對目前困境的答案是持續推動經齊成長,但是要更公平地分配利益,並且將更多利益重新投入公共領域。...但是未來還有更充滿希望的版本,那就是轉換到規模更為本土的經濟。

市場一向有先天限制。美國建國前兩個世紀,連最難以滿足的美國人也大幅受制於緊密結合社區固有制衡力量、地理區、天氣因手素,或者有時是宗教習慣。威柏評論說:在社會控制力量薄弱的即時通訊世界中運作,美國商務引擎和慾望動力變得更強大。

透過人的經驗可以改變人本身及其政治。生活在有三億人口的地方,很容易變得自私;但如果生活在社區、了解周遭都是會共同生活的人們,就比較不谷易得自私。

孟福Lewis Mumford指出的,大部分希臘古代城邦平均有一萬名居民,因為這個數目比較「接近人類的基準...結果不只促成戲劇、詩歌、雕塑、繪畫、邏輯、數學和哲學上的理念和影像源源不絕地傾瀉;群體生活也心以往任何時候更充滿活力、更能兼容並蓄美學表達和理性評價。」

能源不是你從遙遠的地方買來的東西,而是你協助製造和分送給鄰居的東西。...太陽能和風力之類的燃料在本質上會擴散和傳播,它不是由少數人從地底掘出來,很多人從地表就可以取得它。所以要真正讓本地化的發電方式產生效用,就必須從社區做起。

冰島有全球第一輛氫燃料電池公車,從排氣管慢慢滴出來的是水。

整合症候群以及相關反應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領域,以教育為例,我們追求規模經濟,蓋了愈來愈大的高中和大學,指出它們提供了更多機會。但是它們提供的機會之一,是讓學生消失在人群中的機會。

從某種意義來說,所有關於在地經濟的討論,都是關於公平交易。如果公平要求消費者支付高一點的代價,而且需要習慣東西數量減少,我相信我們最後會找到值得作出的取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