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9日 星期五

札卡利亞:自由的未來

德國的資產階級是虛弱的、分裂的和順從國家和其統治封建菁英。馬克思曾經以輕蔑的口吻形容德國商人階級:「一個沒有責任感,沒有世界歷史目標的中產階級。」

將皇帝的絕對權力全盤移交給國民議會,而國民議會就以人民的名義,展開數以千計的逮捕、謀殺、沒收財產、迫害不同宗教信仰。有些學者非常準確的稱雅克賓政權(Jacobin regime)「極權主義的民主」,是近代歷史上第一個不自由的民主。

中國已經步上不歸路,其終結之處不是民主就是混亂。何者會發生,要自北京當局的抉擇。他們會不會接受新的現實,讓經濟自由化帶領引導至政治自由,像東亞其他國家一樣?還是會戰至一兵一卒,企圖掌握權位到最後?亞洲的和平自由前景,甚至全世界,都建立在中國的抉擇上,此一說法絕非誇張。
許多開發中國家實施民主,是多數人民──常靜悄悄的、有時喧鬥地侵蝕政府的分權和制衡、破壞人權腐蝕了容忍與公正的長期傳統。

「過去10年,孟買人口最多的少數族裔──穆斯林成為自1947年印度分裂為印巴兩國血洗屠殺以來,最殘酷暴動的犧牲者。成千上萬被殺害,數十萬人從孟買逃到鄉下。……有史以來就有種族衝突。而且獨裁政權絕非不曾鼓動此類衝突。但是新興民主社會卻出現令人難安、日益普及、增強的種族衝突。原因很簡單,社會日趨開放,政客急於抓權,他們訴諸最能刺激選民情緒的語言,凝聚團體向心力,反對其他團體。因此常會導致煽起族群和宗教的仇恨野火。」
「若缺少自由憲政傳統,在一個分裂社會中引入民主,事實上反會挑起民族主義、族群衝突、甚至戰爭。蘇聯和南斯拉夫共產政權崩潰之後的無數次選舉,都是民族分離主義者得勝,導致國家分裂。分裂本身不見得就是壞事,因為它們原來是被外力綑綁在一起的。但是快速的解體,沒有對新興國家內部的少數族群,加以制度與政治上足夠的保護,結果叛亂蜂起、鎮壓連連、種族清洗。波士尼亞、亞塞拜然和喬治亞等地還爆發了戰爭。」

「選舉逼使政治人物爭取選票。在缺乏多種族融合共處強大傳統的社會裡,最容易煽動群眾支持的辦法,就是以同一屬一個種族、宗教和族裔基礎來號召。」

「近幾十年來,傳統獨裁政權掌握新的科技控制技術,使政府能夠控制社會每一方面。……今天任何一位微不足道的小獨裁者掌握控制權力,遠比歷史上最著名君王還要大得多。……大多數的美國人認為阿拉伯人應該感謝美國在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中拯救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可是大多數的阿拉伯人認為美國只是拯救了科威特和沙烏地王國的皇室而已。」

「錢來的容易就意味政治或經濟的極少進步。不勞而獲的收入解除國家向國民徵稅的需要。政府徵稅,就要提供國民負責任、透明度、甚至政治參與的回報。歷史證明需要徵稅的政府就會被迫更能回應並代表其人民。中東政權向人民所求者少,因而回過來所還給人民的也少。」

「全球化浪沛碰上阿拉伯世界人口變化特別不利的時刻。社會正經歷著年輕人口大量膨脹。……年輕人膨脹已經會刺激出新的抗議政治。過去碰上這種境遇,社會常會成為革命犧牲品。……這種社會大騷動在阿拉伯世界,採取宗教勃興的形式。」

《阿拉伯的困境》「基本教義派的呼召能引起很大的回應,因為它邀請人們去參與。相較之下,現有的政治文化是把公民降格成為旁觀者,要他們把事情留下交給統治者。在未來前途不明的時代裡,基本教義讓他們與傳統銜結起來,減低了迷亂困惑。」

政治和宗教的結合容易引發爆炸。宗教總是強調道德的絕對性,亞伯拉罕傳統的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尤其如此。而政治本應多談妥協。兩者結合的結果,政治宗教化,政治不可妥協,贏者通吃、輸者全輸,殘酷無情。

模仿主流文化和價值最容易吸引廣大群眾。人們要的是信仰行為要求少,溫暖心理服務多的教會。……福音教派教會現在已經完美地溶入美國現代消費主義社會。……絕不譴責,只是捧著,讓人感到安慰舒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